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兴安岭盘中林场火烧迹地森林恢复的对策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5、6”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后,解决火烧迹地森林恢复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现据1937年大兴安岭林管局林业调查规划院完成的二类资源清查数据,就重度火烧迹地盘中林场的森林恢复问题剖析如下。一、火烧区概况盘中林场位于大兴安岭北坡,塔河县境内。全场过火面积90313公顷。
作者
李雪风
机构地区
大兴安岭林管局林业调查规划院
出处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2-23,共2页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烧迹地
森林恢复
分类号
S754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7
同被引文献
61
1
蔡建文,李辉,谭吉林.
森林火烧迹地土壤沼泽化问题的探讨[J]
.林业科技,2004,29(6):27-28.
被引量:1
2
崔铁成,张爱芳,吴宽让,周新华,王廷伟.
森林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与实现途径[J]
.水土保持学报,1993,7(3):93-96.
被引量:17
3
谭俊.
大兴安岭林区有林地退缩逆变浅析与对策思考[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2):15-19.
被引量:5
4
姚孝友.
水保林涵养水源能力的计量分析[J]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6(4):48-50.
被引量:4
5
郑焕能,胡海清.
火在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中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18(1):8-13.
被引量:38
6
舒立辅,左继春,田文涛.
大兴安岭“五·六”大火火烧迹地的天然更新探讨[J]
.林业资源管理,1996(6):43-45.
被引量:7
7
楼玉海 焦肇芳 等.五、六特大森林火灾的调查分析[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09-241.
8
肖笃宁 陶大立 徐振邦 等.大兴安岭北部特大火灾对森林资源及环境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1988,7:5-9.
9
陈伯贤 王义泓 齐明聪 等.大兴安岭北部森林特大火灾后森林恢复问题的考察报告[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7,15:13-25.
10
刘新田 王守信 张亚珠.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环境的影响及迹地的天然更新[A]..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环境影响的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35~139.
引证文献
3
1
江敏.
水源涵养林火烧迹地造林更新试验初报[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97-99.
被引量:1
2
王绪高,李秀珍,孔繁花,李月辉,石秉路,高振岭.
大兴安岭北坡火烧迹地自然与人工干预下的植被恢复模式初探[J]
.生态学杂志,2003,22(5):30-34.
被引量:67
3
李秀珍,王绪高,胡远满,孔繁花,解伏菊.
林火因子对大兴安岭森林植被演替的影响[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4(2):182-187.
被引量:35
二级引证文献
97
1
宫阿都,李静.
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陆地植被影响数据集[J]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2018(1):59-66.
被引量:3
2
方海东,纪中华,杨艳鲜,拜得珍,廖承飞.
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135-137.
被引量:35
3
解伏菊,肖笃宁,李秀珍,王绪高,夏少华,赵玉柱.
基于NDVI的不同火烧强度下大兴安岭林火迹地森林景观恢复[J]
.生态学杂志,2005,24(4):368-372.
被引量:16
4
XIEFu-ju,XIAODu-ning,LIXiu-zhen,WANGXu-gao,SHIBao-dong.
Factorial analysis on forest canopy density restoration in the burned area of northern Great Xing'an Mountains, China[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5,16(2):125-131.
被引量:2
5
解伏菊,肖笃宁,李秀珍,魏建兵,王绪高.
大兴安岭北坡火烧迹地森林景观恢复及其影响因子——以郁闭度指标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9):1711-1718.
被引量:18
6
王绪高,李秀珍,贺红士,解伏菊.
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后北坡森林景观生态恢复评价[J]
.生态学报,2005,25(11):3098-3106.
被引量:15
7
解伏菊,肖笃宁,李秀珍,胡远满,史宝东.
大兴安岭北坡火后紫貂冬季生境适宜性与景观格局的恢复[J]
.动物学杂志,2006,41(1):60-68.
被引量:10
8
王绪高,李秀珍,贺红士,解伏菊.
1987年特大火灾后不同树种种植比例对大兴安岭森林景观的长期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5):855-861.
被引量:24
9
江敏.
水源涵养林火烧迹地造林更新试验初报[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97-99.
被引量:1
10
角媛梅,张盼盼,胡文英.
人类活动对山地景观的影响研究进展[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5):38-42.
被引量:4
1
刘新田,杜晓光.
落叶松结实与大光安岭森林恢复[J]
.森林与人类,1991(4):34-35.
2
郭厚贵,李定航,张冠亮,王瑞芳,朱新成.
浅析豫北太行山区森林的恢复[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23(3):87-88.
3
陶芳明,洪传礼.
毛竹林火烧迹地竹笋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竹子研究汇刊,1990,9(2):65-71.
被引量:3
4
盛茂领,刘篆芳,崔振强.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蛀干害虫天敌种类调查[J]
.林业科学,1992,28(1):80-84.
被引量:5
5
王宪英.
谈图强局火烧迹地恢复森林资源方式[J]
.大兴安岭科技,1990(1):24-26.
6
胡志斌.
中林2001杨[J]
.农村实用科技,2001(5):36-36.
被引量:1
7
董财先,朱桂华,吕嘉民,叶木桐,董志华.
红松大青杨混交林试验效果分析[J]
.林业科技,1994,19(5):12-13.
8
宋玉福,杨立强,马广辉,蒋志军,周永泉,胡文利.
大兴安岭火烧区森林恢复的研究[J]
.森林防火,1996(2):16-17.
被引量:4
9
李延平.
恢复火烧迹地森林更新有效途径的初探[J]
.林业月报,1993(9):22-22.
10
张景涛.
浅析火烧迹地的造林更新技术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2):280-280.
被引量:6
林业科技
199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