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兴安岭火烧区森林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兴安岭火烧区森林恢复的研究宋玉福,杨立强(黑龙江省第三林业调查观划设计院)(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马广辉,蒋志军,周永泉,胡文利(牡丹江市林业局)(黑龙江省北安市林业局)(黑龙江省韩家园林业局)大兴安岭林区经过1987年“5·6”大火之后,森林资源和...
作者
宋玉福
杨立强
马广辉
蒋志军
周永泉
胡文利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第三林业调查观划设计院
出处
《森林防火》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17,共2页
JOURNAL OF WILDLAND FIRE SCIENCE
关键词
火烧区
森林恢复
大兴安岭
森林更新
分类号
S754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34
1
赵常明,陈庆恒,乔永康,潘开文.
青藏东缘岷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2002,26(z1):20-29.
被引量:17
2
马克平,刘玉明.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J]
.生物多样性,1994,2(4):231-239.
被引量:1978
3
董和利,徐鹤忠,刘滨辉.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主要目的树种的天然更新[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1):22-24.
被引量:36
4
茹文明,张金屯,张峰,张桂萍,刘瑞祥.
历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4):561-566.
被引量:159
5
段建田,魏世强,于萍萍,曹春梅.
林火迹地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82-184.
被引量:13
6
郑焕能.森林燃烧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7,(5):1-5.
7
周以良,乌弘奇,陈涛,郑元瑞.
按植物群落生态学特性,加速恢复大兴安岭火烧迹地的森林[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9,17(3):1-10.
被引量:15
8
汪超,王孝安,王玲.
不同种植年代油松林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变化[J]
.生态学杂志,2007,26(8):1182-1186.
被引量:30
9
安树青,王峥峰,朱学雷,洪必恭,赵儒林.
土壤因子对次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15(2):143-150.
被引量:70
10
郑焕能 贾松青 胡海清.大兴安岭林区的林火与森林恢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6,14(4):1-7.
引证文献
4
1
段建田,魏世强,于萍萍,曹春梅.
林火迹地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82-184.
被引量:13
2
陈强,赵雨森,辛颖,韩雪成,夏祥友,韩春华.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联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6):61-65.
被引量:6
3
刘经伦,陈文华,王自娇.
大西山云南松林下草本植物灾后恢复[J]
.现代农业研究,2019,25(1):58-59.
被引量:2
4
刘微,王黑子来,刘会锋.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对策初探[J]
.林业勘查设计,2019,48(2):89-9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刘建梅,尹林克,陈艳瑞.
塔里木河下游植被重建后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特点[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00-4201.
2
宋启亮,董希斌,李勇,秦世立.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天然恢复效果的评价[J]
.森林工程,2010,26(4):14-18.
被引量:12
3
王雨朦,高明,董希斌.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改造后土壤化学性质研究[J]
.森林工程,2013,29(1):21-25.
被引量:13
4
赵凤君,王立中,舒立福,陈鹏宇,陈立光.
寒温带湿地火后植被恢复的影响因子[J]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3):853-860.
被引量:7
5
胡海清,苏志杰,孙龙,魏书精.
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大兴安岭北部火烧迹地生产力[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5):71-74.
被引量:4
6
缪绅裕,陈志明,李晓杰,刘嘉俊,王厚麟,黄金玲,伍国仪,李卫坚,黄成辉.
南岭大东山火烧迹地长柄双花木种群特征[J]
.林业资源管理,2013(3):88-93.
被引量:3
7
杜嘉林,胡海清.
低强度林火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4):4305-4308.
被引量:6
8
熊华,吴贤明.
西昌市云南松林区林火迹地现状与更新修复对策[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2):11-13.
被引量:4
9
孙家宝,李俊.
火烧迹地森林保育技术措施[J]
.中国科技投资,2014(A18):358-358.
10
肖锐,张文达,赵聪,杨凯.
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兴安落叶松群落不同恢复模式效果比较[J]
.林业科技,2014,39(4):61-63.
被引量:1
1
刘新田,杜晓光.
落叶松结实与大光安岭森林恢复[J]
.森林与人类,1991(4):34-35.
2
郭厚贵,李定航,张冠亮,王瑞芳,朱新成.
浅析豫北太行山区森林的恢复[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23(3):87-88.
3
刘晓芳,贾满蓉.
保护森林更新环境的生产工艺[J]
.林业机械,1992(4):47-48.
4
于树成,杨德文,吴开林.
采伐迹地上的云杉更新[J]
.国外林业,1994(2):57-57.
5
张慈海.
马尾松天然更新初步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1995,16(1):35-36.
被引量:4
6
陈全春,安斌武.
云南松的更新[J]
.四川林业科技,1993,14(2):77-80.
7
李雪风.
大兴安岭盘中林场火烧迹地森林恢复的对策[J]
.林业科技,1990(1):22-23.
被引量:3
8
李延平.
恢复火烧迹地森林更新有效途径的初探[J]
.林业月报,1993(9):22-22.
9
关丽鹏,侯杰,于喜波.
一种有效的森林天然更新调查方法[J]
.吉林林业科技,1998,27(5):47-48.
被引量:2
10
艾国.
韩国的森林更新[J]
.国外林业,1997,27(1):41-45.
森林防火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