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超级稻育种策略以及对河南超级稻育种的启示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述了我国超级稻育种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并结合河南省的情况,对河南省的超级稻育种策略和技术路线提出了建议。
作者
王付华
尹海庆
机构地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0-63,共4页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超级稻
育种
技术路线
河南省
启示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作者简介
王付华(1966-),男,湖南祁阳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水稻育种工作。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1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592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3
1
东正昭.水稻の超多收品种育种の现状と今后の课题[J].农业ぉょび园艺,1988,63(7):793-799.
2
Peng S, Khush G S, Cassman K G. Evoluation of a new plant ideotype for increased yield potential[M]//Cassman K G. Breaking the yield barrier. Manila:IRRI, 1994.
3
中国农业部.中国超级稻育种-背景、现状和展望[R].北京:中国农业部,1996.
4
袁隆平.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J]
.杂交水稻,1997,12(6):1-6.
被引量:795
5
程式华.
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的创新与发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5):647-651.
被引量:44
6
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
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1):3-8.
被引量:31
7
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张文忠,马殿荣.
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5):869-874.
被引量:83
8
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杨守仁,韩显杰.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8,29(2):101-105.
被引量:48
9
袁隆平.
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进展[J]
.中国稻米,2008,14(1):1-3.
被引量:91
10
邓化冰,邓启云,陈立云,杨益善,熊跃东,孔凡娜,王斌,袁隆平.
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增产QTL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其育种效果[J]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6):605-61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61
1
朱立宏,顾铭洪.
水稻落粒性的遗传[J]
.遗传,1979(4):17-19.
被引量:22
2
程式华,庄杰云,曹立勇,陈深广,彭应财,樊叶杨,占小登,郑康乐.
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2004,18(5):377-383.
被引量:50
3
胡兴明,郭龙彪,曾大力,高振宇,滕胜,李浩戈,朱立煌,钱前.
水稻苗期发根力的QTL和上位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04,18(5):396-400.
被引量:10
4
王余龙,姚友礼,徐加宽,宗绪庆,蔡建中.
水稻籽粒受容活性及其控制 Ⅳ.汕优63不同部位籽粒的结实能力[J]
.江苏农学院学报,1993,14(2):19-24.
被引量:5
5
张谦,焦德茂,张云华,黄雪清.
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保护效应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2):1812-1818.
被引量:9
6
刘芷宇.
根际微域环境的研究[J]
.土壤,1993,25(5):225-230.
被引量:80
7
黄耀祥,林青山.
水稻超高产、特优质株型模式的构想和育种实践[J]
.广东农业科学,1994,21(4):1-6.
被引量:69
8
吴伟明,程式华.
水稻根系育种的意义与前景[J]
.中国水稻科学,2005,19(2):174-180.
被引量:114
9
徐秋生,李卓吾.
亚种间杂交稻谷粒灌浆特性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J]
.杂交水稻,1994,9(2):26-29.
被引量:63
10
李霞,焦德茂,戴传超.
转PEPC基因水稻对光氧化逆境的响应[J]
.作物学报,2005,31(4):408-413.
被引量:39
共引文献
1592
1
高杰,李青风,李晓荣,封广才,彭秋.
贵州不同年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生产及光能利用特性差异分析[J]
.作物杂志,2020(1):41-46.
被引量:2
2
胡江,钱前.
作物生物育种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基础科学,2022(6):1-8.
被引量:3
3
刘凯,胡刚,李培德,陈俊孝,陈志军,杨国才,周雷,李三和,韩瑞娟,游艾青.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N418S的选育[J]
.湖北农业科学,2020(S01):47-50.
4
曾汉来,张端品,谢国生.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应用的安全性对策探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z1):29-34.
被引量:3
5
罗闰良.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与展望[J]
.湖南农业科学,2002(z1):11-14.
被引量:6
6
杨高群,彭桂峰,李义珍.
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与栽培研究Ⅲ.超高产栽培[J]
.杂交水稻,2000,15(S1):36-38.
被引量:1
7
张洪熙,季红娟,肖宁,谭长乐,张小祥,李育红,朱兆斌,戴正元,赵步洪.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高产源库特征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0(2):54-58.
被引量:4
8
MA Jun, ZHOU Kai-da, MA Wen-bo, WANG Xue-dong, MING Dong-feng and YAN Zi-bing(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njiang 611130, P. R . Chin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First Internode and Grain-filling of Heavy Panicle Type Hybrid Rice[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6):631-635.
被引量:1
9
XU Jian-hong and XUE Qing-zhong( Department of Agronomy,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P.R.China).
Difference and Inheritance of the Sterility Maintenance of CMS in Indica Rice[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8):945-948.
被引量:1
10
郭玉春,梁康迳,吴杏春,梁义元,林文雄.
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研究Ⅲ.单株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2002,20(2):1-4.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3
1
王开斌,汪先霞,詹杨.
豫南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0(12):18-19.
被引量:56
2
何万福,刘逊忠,陈同聪,陈七一.
水稻一次性施用缓释肥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0):285-287.
被引量:15
3
李璐,殷春渊,王书玉,薛应征,刘贺梅,孙建权,胡秀明,王和乐.
黄淮地区超级稻育种与产业化发展[J]
.种业导刊,2012(9):9-1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王开斌,尹付军.
信阳市超级稻高产创建的做法与成效[J]
.种业导刊,2013(5):12-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黄红梅,程小美,钱荣明,袁丽敏,谢超,陈秋生.
南京市溧水区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创建的成效、做法及启示[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29(3):46-49.
被引量:3
1
关红颖.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
.中国马铃薯,2011,25(3):173-174.
被引量:7
2
胡全胜.
论农业害虫的持续控制[J]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4):354-355.
3
黄次伟,冯克强.
5%锐劲特对水稻害虫总体防治策略和技术的研究[J]
.嘉兴农业,1998(3):33-39.
4
孔建,申效诚,张桂芬,王文夕,祝洪海,刘庆元,张穗.
农约“农抗120”田间应用技术研究[J]
.华北农学报,1993,8(3):112-117.
5
张雄伟.
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理论与实践[J]
.新疆农垦科技,1993,16(6):4-7.
被引量:5
6
韩永强,侯茂林,林炜,郝丽霞,田春晖,苗淑梅.
北方稻区水稻害虫发生与防治[J]
.植物保护,2008,34(3):12-17.
被引量:19
7
方继朝,朴永范,孙建中,杜正文.
吡虫啉防治稻飞虱等害虫的毒理和技术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0(5):478-488.
被引量:10
8
艾尼瓦尔,曹连莆,魏凌基,魏亦农,李卫华,张薇,齐军仓,孔广超,孔祥丽.
正确的育种策略和技术路线是麦类育种成功的生命线[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2):176-179.
被引量:1
9
丁成伟,刘超,王健康,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
杂交粳稻9优418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7,22(1):50-51.
被引量:4
10
张志刚,曾昭云,杨晓萍.
加速湖南省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发展的四大技术体系[J]
.种子,2003,22(6):83-85.
被引量:1
河南农业科学
2009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