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有效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以桂东县为例
被引量:1
出处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1998年第4期182-183,共2页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
1周立红.金融危机下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探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2,26(1):75-78.
-
2侯玉兰,李艺欣.关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9):49-50.
-
3曹鑫艺.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J].科技创业月刊,2012,25(6):162-163.
-
4李国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甘肃农业,2007(10):41-44. 被引量:6
-
5钱良群,李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略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1-115. 被引量:4
-
6朱涛.城镇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J].生产力研究,2004(11):59-60. 被引量:1
-
7陈萍.基于托达罗模型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93-95.
-
8姚玲玲,于小俸,王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50-8750.
-
9王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研究——以凤县为例[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12):386-387.
-
10杨曦娥,童水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基于马克思主义城市经济理论的视角[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51-5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