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作者
李国英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
出处
《甘肃农业》
2007年第10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可行性
必要性
农村经济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1
宋元梁.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06(3):22-26.
被引量:22
2
吴寒芬.
中小企业集群的成因与效应[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4):7-8.
被引量:4
3
李继东,张建武.
现代庄园经济的兴起与我国农业的创新──广东庄园经济发展的启示[J]
.中国农村经济,2000(10):34-40.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宋元梁.
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2):37-41.
被引量:7
2
宋元梁,肖卫东.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9):30-39.
被引量:198
3
.中国家具业高速前行,三大利好促进大幅度增长[N].经济日报,2003.4.29.
4
温铁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中的产权问题..http://www.unesco.orgmost/chwentie.htm,,..
5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0.95‰抽样数据及相关人口普查数据[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1—299.
6
M. P, Todaro, 1969,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9 : 138- 148.
7
罗必良.基尼系数仍将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N].南方日报,2005—03—23.
8
http://www. sina. com. cn. 2005 - 03 - 14.
9
拱银兴.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
孙文军,吴永红.
庄园经济的特征、模式及前景[J]
.经济问题,1999(4):36-39.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36
1
方中权.
对我国农村实施庄园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31-34.
被引量:13
2
方中权.
庄院经济:大城市郊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J]
.农村经济,2005(5):47-49.
被引量:4
3
闫正平,翟印礼,赵涤非.
都市农业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与机制创新[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23(12):46-47.
被引量:1
4
刘桂文.
城乡经济共同发展主要模式述略[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6):62-63.
5
朱明,缪志春.
中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研究[J]
.新疆财经,2007(1):36-39.
被引量:1
6
孔祥利,秦晓娟.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化滞阻与内化潜力[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34-37.
被引量:1
7
王丽芹.
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长效机制探讨[J]
.商业研究,2007(10):145-148.
被引量:7
8
李国英.
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J]
.经济问题探索,2007(10):22-25.
被引量:17
9
王丽芹,马德生.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障碍、路径与机制创新[J]
.理论导刊,2008(3):67-69.
被引量:6
10
孔祥利,秦晓娟.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化滞阻与内化潜力[J]
.长江论坛,2008(1):39-4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2
1
赵国栋.
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就业问题研究(下)[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100-105.
被引量:4
2
涂敏敏.
从“保增长”到“促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J]
.黑龙江粮食,2009(6):18-21.
被引量:1
3
周泽炯.
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2004,25(11):56-59.
被引量:29
4
张顺铃,倪飞.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征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1):79-81.
被引量:3
5
于志成.
就地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策[J]
.农业经济问题,1995,16(6):42-43.
被引量:2
6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调研组.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J]
.中国经贸导刊,2005(17):17-20.
被引量:4
7
李小芳.
疏堵并举 就地转移——邓小平对农民就业问题的成功探索[J]
.理论探索,2006(2):71-73.
被引量:2
8
亢晓枫.
开拓农村市场相关问题探析[J]
.甘肃农业,2006(4):45-45.
被引量:1
9
宋元梁.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06(3):22-26.
被引量:22
10
李建勋.
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J]
.领导科学,2006(11):24-2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张佳,张宏.
经济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J]
.理论导刊,2009(4):60-61.
被引量:3
2
杨明娜.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路径研究[J]
.特区经济,2009(12):225-226.
被引量:2
3
廖普明.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J]
.调研世界,2010(4):47-48.
4
高东.
唐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探析[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3):132-133.
被引量:1
5
高东.
唐山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的内部空间[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35(2):145-147.
6
唐萍萍,罗文春.
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中部地区的调查[J]
.西北人口,2013,34(5):77-8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苗欣,吴一平.
中国农村贫困户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分析——基于河南省12个贫困县1211份调查数据[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3):43-50.
被引量:6
2
蒋红莲.
缩小贫富差距路径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城镇化相结合[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69-70.
3
徐春耦.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建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2):26-27.
4
王虹.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3):33-37.
5
武云兰,李基.
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转移的必要性分析[J]
.前沿,2012(10):93-95.
6
吴传俭,丁元林.
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险承受力及其改善体制机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7):671-674.
被引量:1
7
马进军,张学东,邢顺福.
河北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4):129-130.
被引量:3
8
沈鹭,王雨林,刘胜林,傅新红.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组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关系探讨[J]
.世界农业,2017(9):69-74.
被引量:4
9
曹晓丽,雷敏,杨海娟,李鑫远,苏彤.
基于不同圈层的特大城市周边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安市区周边33个样本村为例[J]
.西北人口,2019,40(3):34-43.
被引量:5
10
李凤月,李庚键.
长江退捕渔民劳动力就地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2024,42(2):12-19.
被引量:1
1
李国英.
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J]
.经济问题探索,2007(10):22-25.
被引量:17
2
扶义平.
合理有效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以桂东县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8,14(4):182-183.
被引量:1
3
周立红.
金融危机下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探析[J]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1):75-78.
4
侯玉兰,李艺欣.
关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对策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9):49-50.
5
发展农村小企业 增加农民收入[J]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5(10):33-33.
6
曹鑫艺.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J]
.科技创业月刊,2012,25(6):162-163.
7
朱文蔚,肖斌.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J]
.经济与管理,2007,21(2):32-35.
被引量:9
8
李婵.
农村中小企业资金管理若干问题思考[J]
.老区建设,2012(16):20-22.
被引量:1
9
高飞,贾宁.
浅谈农民大量流向城市问题[J]
.农业经济,1994(12):26-28.
10
徐东辉.
斯里兰卡在农村企业中推广的技术[J]
.安徽科技,2000(3):26-27.
甘肃农业
200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