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儿科门诊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
8
儿科门诊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陈小灵
陈瑶
张湘梅
机构地区
湖南省儿童医院门诊护理组
出处
《临床护理杂志》
2009年第3期80-81,共2页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关键词
血样采集
溶血
儿科门诊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hemolysis
pediatric outpatients
分类号
R392.11 [医药卫生—免疫学]
R446.112 [医药卫生—诊断学]
作者简介
陈小灵,女,1965年出生,本科,副主任护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5
1
张爱春.
采集新生儿血标本造成溶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6):46-47.
被引量:14
2
包益平,刘春荣.
静脉采血时发生溶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8):3531-3531.
被引量:10
3
梁金玉,杨巍.
避免用真空试管采集血标本发生溶血法介绍[J]
.护理研究,2004,18(11):1973-1973.
被引量:13
4
詹彩华,韩蜀萍.
一次性采血针在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J]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4):221-222.
被引量:9
5
张立红,周素鲜.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28-528.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张力,庄一义.
标本溶血对24项普通生化试验的影响[J]
.人民军医,1994,37(1):73-75.
被引量:6
2
刘能德,陈华辉.
药用塑料容器的生物检测试验[J]
.中国药学杂志,1994,29(12):741-743.
被引量:9
3
于新华,马玉翠,任凤英.
临床采血标本质量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55-56.
被引量:28
4
杨克新,刘德敏.
生化检验采集血标本的注意点[J]
.实用护理杂志,1995,11(5):11-13.
被引量:13
5
詹彩华,韩蜀萍.
一次性采血针在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J]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4):221-222.
被引量:9
6
罗俊云,魏淑英,周庆国.
黄疸、脂血、溶血标本对血凝结果的影响[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6):479-480.
被引量:9
7
杨明艳,高芸.
介绍一种新生儿筛查采血新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75-75.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66
1
秦辉.
老年患者血液标本凝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6,29(27):189-190.
被引量:1
2
王芳,庄培芬.
静脉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
被引量:10
3
胡俊.
一次性采血针在急重症患者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2-53.
被引量:1
4
李措.
门诊血标本溶血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青海医药杂志,2012,42(4):56-57.
被引量:1
5
袁芳,谭启明.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8):965-966.
被引量:1
6
牛利茹,毕亚丽,李金伟.
血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对策[J]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9):691-692.
被引量:22
7
严丽华,邱方城,潘云军.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质量控制[J]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4):141-142.
被引量:10
8
刘凯,刘之静,张颖.
一次性采血针在1岁以内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47-48.
被引量:14
9
李彩虹,蔡卫红.
静脉留置针滴血在儿科采集标本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20(3):720-720.
被引量:1
10
张爱春.
采集新生儿血标本造成溶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6):46-47.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28
1
司宁波,陈素珍.
血常规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321-1322.
被引量:32
2
陈丽.
股静脉体表投影点斜角穿刺法用于小儿股静脉采血[J]
.护理学杂志,2006,21(11):44-45.
被引量:18
3
张爱春.
采集新生儿血标本造成溶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6):46-47.
被引量:14
4
林金狮,徐剑兰.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J]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99-99.
被引量:21
5
谭菊香,陈亚娟,彭赵.
儿科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07,14(1):48-49.
被引量:3
6
杨保君,李维红,翟灶欣.
静脉采血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1):62-63.
被引量:15
7
李淑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33-134.
8
阴斌霞,王香玲,赵丽华,樊晓燕,岳天海,李丽华,李步荣,张彤.
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22(6):25-29.
被引量:49
9
林粤,王北宁,韩玲霞.
不同程度溶血标本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的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553-553.
被引量:3
10
刘文珍,吴凤琴,俞惠艳.
头皮式采血针采血后防止血液外滴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9(5):51-5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8
1
柯宗明,段桂仙.
婴幼儿不同部位静脉采血法的技巧与体会[J]
.医学信息,2010,23(22):4357-4358.
被引量:4
2
秦仕英.
儿童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J]
.激光杂志,2011,32(5):91-92.
被引量:3
3
景素姣.
婴幼儿头皮静脉与股静脉采血法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507-508.
被引量:3
4
林晓枫,韩冬梅,刘俊影.
不同部位采血方法在儿科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85-185.
5
郑萍,魏琳琰,祝真妮.
小儿血标本凝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与康复,2013,12(7):679-681.
被引量:1
6
秦殊.
门诊婴幼儿静脉采血方法探讨[J]
.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7).
7
陈凤群.
两种采血方法对标本溶血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2016,15(4):74-76.
8
史剑飞,卢北玲,李俏,王红梅,毛瑞,宁远征.
2岁以下儿童溶血与重抽血后的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4):101-103.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宋玉平,杨慧芳,夏庆玲.
静脉采血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604-2604.
被引量:9
2
申丽萍,郭振兰.
静脉采血病人的护理干预及相关注意事项[J]
.全科护理,2012,10(10):903-904.
被引量:5
3
覃华林.
新生儿溶血疾病的临床诊断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9):1545-1546.
被引量:2
4
林晓枫,韩冬梅,刘俊影.
不同部位采血方法在儿科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85-185.
5
龚英皓,闫晶,张杰,陈元,郭荣.
论护理干预对静脉抽血前后患者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14,33(3):170-171.
被引量:5
6
李秋馨.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9):135-136.
被引量:1
7
罗瑞兰.
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对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影响的研究分析[J]
.当代医学,2016,22(33):117-118.
被引量:4
8
叶淦康,邹建铭,苏小华.
溶血及不溶血标本检测肝功能结果对比分析[J]
.华夏医学,2016,29(5):51-53.
被引量:1
9
伍宝银,陈燕芝.
心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抽血中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8):95-96.
被引量:3
10
杨光英.
婴幼儿采取头皮静脉与股静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1):93-94.
被引量:1
1
赵爱梅,杨莲.
新生儿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4):71-72.
被引量:4
2
杨春梅,刘友平,罗秋荣.
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352-2352.
被引量:6
3
李措.
门诊血标本溶血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青海医药杂志,2012,42(4):56-57.
被引量:1
4
刘磊.
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血标本溶血的影响探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151-152.
被引量:9
5
张跃峰,崔海燕.
血标本溶血的原因及对策[J]
.临床军医杂志,2009,37(2):173-173.
被引量:7
6
蒋玲.
根因分析法在心内科住院患者血标本溶血管理中的应用[J]
.药物与人,2014,27(11):325-325.
7
牛利茹,毕亚丽,李金伟.
血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对策[J]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9):691-692.
被引量:22
8
邓艳,涂春媛,陈小红,雷倩,胡丽娟,罗瑰丽.
浅静脉留置针采血对急诊患者血标本溶血的影响[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3):338-338.
被引量:3
9
孙涛,邓香君.
新生儿静脉血液标本两种采集方法对比分析[J]
.医药世界,2009(2):18-19.
10
徐杰锋,雷敏.
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查结果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53-1354.
被引量:4
临床护理杂志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