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张载“四为句”新释
被引量:30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3,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4
-
1.《论语》[M].,..
-
2.《周易》[M].,..
-
3.《中庸》[M].,..
-
4.《孟子》[M].,..
-
5黄宗羲.《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
6江永.1987年.《近思录集注》(据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影印),上海书店.
-
7金春峰.1987年.《(月令)图式和董仲舒的目的论及其对宋明理学的影响》,载《汉代思想史·附录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8林乐昌.张载理观探微——兼论朱熹理气观与张载虚气观的关系问题[J].哲学研究,2005(8):24-30. 被引量:16
-
9刘军.1982年.《心心相印九州同--记全国五届政协委员王森然、梁容若二老喜相逢》,载《工人日报》12月8日.
-
10吕祖谦编.1992年.《宋文鉴》下册,齐治平点校,中华书局.
二级参考文献8
-
1丁伟志.张载理气观析疑[J].中国社会科学,1980(4):123-142. 被引量:7
-
2林乐昌.张载对儒家人性论的重构[J].哲学研究,2000(5):48-54. 被引量:35
-
3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中华书局,1980年.第112页.
-
4.《张载集》[M].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324页.
-
5.《朱子语类》[M].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14页.
-
6丁为祥.《“理先气后”与“虚气相即”—朱子理气观的诠释与比较》[A].朱杰人主编.《纪念朱熹诞辰870周年逝世800周年论文集》[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
7林乐昌.《张载“太虚即气”命题散论》[A]..《气化之道—张载哲学新论》[C].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
8卫湜.《礼记集说》,清《通志堂经解》本[M].,..
共引文献691
-
1陈景云.试论儒家思想的困厄和复兴[J].文教资料,2006(17).
-
2彭富春.说游戏说[J].哲学研究,2003(2):39-45. 被引量:29
-
3邓球柏.爻变与卦变:组合创新[J].哲学研究,2003(2):58-62. 被引量:2
-
4魏义霞.不同的哲学追求与人生理想——近代与古代价值哲学比较研究[J].哲学研究,2003(2):63-68. 被引量:1
-
5张赪.从先秦时期“介词+场所”在句中不合规律分布的用例看汉语的词序原则[J].语言研究,2000,20(2):63-69. 被引量:8
-
6管锡华.从《史记》看上古几组同义词的发展演变[J].语言研究,2000,20(2):95-110. 被引量:3
-
7刘影,陈垣光.文化交汇,丰彩灿然——喜读《阿Q正传》莱尔英译本[J].中国翻译,2002,23(4):81-83. 被引量:22
-
8金惠敏.孔子思想与世界和平——以主体性和他者性而论[J].哲学研究,2002(2):35-42. 被引量:9
-
9刘清平.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J].哲学研究,2002(2):43-47. 被引量:100
-
10赵敦华.中国古代价值律的重构及其现代意义[下][J].哲学研究,2002(2):48-5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289
-
1张传燧.古代书院传统及其现代大学借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1):79-83. 被引量:20
-
2李艳.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对当前高教改革的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1(S1):194-195. 被引量:3
-
3郭丽娟.复:归静而本无——论王弼对《周易·复卦》的诠释[J].社科纵横,2008,23(7):113-114. 被引量:1
-
4孟丽菊.中国古代书院的治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5):33-36. 被引量:3
-
5何炳棣.儒家宗法模式的宇宙本体论──从张载的《西铭》谈起[J].哲学研究,1998(12):64-69. 被引量:20
-
6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2(1):3-10. 被引量:294
-
7丁伟志.张载理气观析疑[J].中国社会科学,1980(4):123-142. 被引量:7
-
8陈俊民.论中国哲学史的逻辑体系问题[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9(4):3-16. 被引量:1
-
9张岱年.试谈「横渠四句」[J].中国文化研究,1997(1). 被引量:21
-
10齐涛.尧舜禹时代新论[J].山东社会科学,1991(1):72-7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30
-
1王英.张载的“天心”观[J].理论界,2010(4):131-132. 被引量:2
-
2魏涛.上下交贯 内外相合——张载礼学思想体系新论[J].船山学刊,2010(3):146-149. 被引量:1
-
3李红.张载“为天地立心”的超越性空间模式——从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中神圣空间观的角度分析[J].文教资料,2010(25):111-112. 被引量:1
-
4张瑞元.冯友兰对张载研究的贡献及其特点[J].理论月刊,2013(5):31-35.
-
5敬和民.以兴趣为导向 以人格塑造为目标 培养合格人才[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7-7.
-
6孔润年.张载伦理思想:修养论和境界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1):12-15.
-
7方光华,曹振明.张载思想研究的历史回顾[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1-15. 被引量:4
-
8陈宇,陈文祥.论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及科学化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1):103-107. 被引量:9
-
9孙岳.“大历史”的旨趣--记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大历史”小组会议[J].史学理论研究,2016(1):139-144. 被引量:2
-
10沈顺福.“天地之心”释义[J].中原文化研究,2016,4(4):28-34.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65
-
1王驰,张茂泽.论刘宗周慎独之学中的感通[J].原道,2024(1):224-236.
-
2王龙.张载“太虚”与“天”关系辨析——兼论“立天地之大义”[J].思想与文化,2023(2):187-203.
-
3贾耿.周易“天地之心”和“道心”和“脑心”的渊源关系(中)——天心和道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241-244. 被引量:2
-
4沈顺福,Wei Guiying.圣学即心学:儒家哲学史的心学进程[J].孔学堂,2022,9(1):48-60. 被引量:1
-
5张瑞芹.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及科学化构建[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128-129. 被引量:1
-
6赵北平,王超.中国的“大历史”研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4(7):121-121.
-
7陆群.吕洞山苗族山神祭坛的空间位移与地方形塑[J].宗教学研究,2015(2):161-166. 被引量:3
-
8范家珊.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J].考试周刊,2016,0(27):45-45.
-
9王奇玉.王夫之人性论思想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5):121-122.
-
10李广.“人”回来后该怎么办?——以《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2016(8):60-63.
-
1伍人祖.张载养:在角色转换中与人大一起成长[J].上海人大月刊,2012(11):8-9.
-
2蒋玉龙.一条便捷的联系渠道[J].上海人大月刊,1999,0(10):41-41.
-
3于向东.建言与成事[J].中州统战,1998(11):21-21.
-
4蒋玉龙.卢湾区开通代表与区长热线电话[J].上海人大月刊,1999,0(5):41-41.
-
5孙金淼.领导干部要讲担当[J].当代江西,2016,0(2):54-54. 被引量:3
-
6武昌区检察院:“厚德明法,刚毅慎行”[J].工友,2011(12).
-
7胡捷.以德之厚 昌法之明——武昌区检察院侧记[J].工友,2011(12):32-33.
-
8魏胜良,肖贵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优势[J].福建理论学习,2016,0(10):10-12.
-
9晓陆.雁荡路将高雅起来[J].上海人大月刊,1999(3):18-18.
-
10殷石爱.“五看”选贤才[J].现代领导,2001(4):3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