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6.2茶树品种 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种茶茶树品种,主要为国家、省级和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ura]地方群体种。
出处
《云南农业》
2009年第5期59-59,共1页
Yunnan Agriculture
关键词
普洱茶
国家标准
地理标志
产品
茶树品种
大叶种茶
地方群体
云南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72
1
张姮妲,杜泽楠,张思远,闫晓露.
基于ArcGIS和GD的辽宁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空间分异探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1):253-264.
被引量:13
2
李雪玲,陈华红,王建文,王波,周红杰.
黑曲霉与顶头孢霉菌株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20,45(1):121-127.
被引量:8
3
张春花,单治国,袁文侠,李亚莉,孙婷婷,秦太峰,夏凯国,任洪涛,李国荣,周红杰.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4):251-258.
被引量:30
4
朱广鑫,周红杰,赵明.
普洱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5):76-81.
被引量:14
5
周红杰,李家华,赵龙飞,韩俊,杨行吉,杨伟,吴新庄.
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212-218.
被引量:155
6
张超,卢艳,李冀新,黄卫宁,陈正行.
茶叶香气成分以及香气形成的机理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5,28(3):17-19.
被引量:53
7
高林瑞.
普洱茶茶色素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技,2005,28(3):35-37.
被引量:18
8
龚加顺,周红杰,张新富,宋姗,安文杰.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J]
.茶叶科学,2005,25(4):300-306.
被引量:87
9
芦珊珊.
我国茶叶的地理标志保护[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16(11):37-38.
被引量:9
10
陈可可,朱宏涛,王东,张颖君,杨崇仁.
普洱熟茶后发酵加工过程中曲霉菌的分离和鉴定[J]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2):123-126.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3
1
蒋睿,罗理勇,常睿,曾亮.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品质化学成分分析比较[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0(6):38-47.
被引量:19
2
彭文书,周伟鹏,王桥美,杨瑞娟,赵苗苗,龚婉莹,刘聪,严亮.
添加不同微生物数控发酵对普洱熟茶风味物质的影响[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17):102-113.
被引量:5
3
光映炯,郑云霞,吴建琴.
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茶叶,2025,47(9):57-65.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王石磊,雷文波,余佳慧,饶桂维.
不同产地普洱生茶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区别研究[J]
.山东化工,2018,47(23):100-102.
被引量:3
2
刘洪林,曾艺涛,赵欣.
陈年生普与熟普的黄烷醇类活性成分分析[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45(11):236-241.
被引量:2
3
吴娜,苟高章,陈显兰,杨光明,刘卫.
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在普洱茶中的应用研究[J]
.福建茶叶,2019,41(7):5-7.
被引量:2
4
易娟,刘淼.
普洱茶抗肥胖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2020,36(5):227-230.
被引量:9
5
邓春艳,谢云燕,张翼.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食品安全的教学实验开发[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9):162-167.
被引量:1
6
段雪芹,王丽娜,吴兴龙,阮朝帅.
普洱茶饼重变化规律研究[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21,34(2):53-57.
7
邓锶涵,王琼,罗蓉,刘刚,吕才有,刘晓慧.
普洱茶滋味形成机制研究现状[J]
.中国茶叶,2021,43(7):1-8.
被引量:17
8
陈涛林,陈美丽,葛智文,廖寅平,杨雪梅,王熙富,曾宏亮,李明丹,张征,罗军武.
茶组植物新资源元宝山茶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J]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2):299-313.
被引量:1
9
赵苗苗,严亮,张文杰,赵明,杨瑞娟,刘丽,范垚,郑婷婷,马莉,吕才有.
不同渥堆发酵方法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8):2640-2648.
被引量:15
10
SHEM Won-Jae,李亚莉,周红杰,和海蓉,段凌霄,周晶晶.
不同容器贮藏对普洱熟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9):2763-2769.
被引量:2
1
张木兰,肖时英.
云南大叶种茶无性系良种及其栽培技术[J]
.广东茶叶,1993(2):64-68.
2
竹溪.
茶树的叶片大就是好茶吗[J]
.中国保健食品,2016,0(3):29-29.
3
徐晓辉,王云,段新友,李玲,季思义,李登良,吴祠平,杨心辉,季思良.
名选213新品系的选育[J]
.西南农业学报,2003,16(3):127-128.
被引量:1
4
杨发军,姚学坤.
云南大叶种茶无性繁殖与推广成果成效显著[J]
.云南热作科技,2002,25(2):45-46.
5
杨发军.
云南大叶种茶的无性繁殖[J]
.云南农业科技,2002(3):29-30.
6
何秀寰,曾福卿.
大叶种茶窨制茉莉花茶工艺初探[J]
.广西热作科技,1994(3):35-38.
被引量:1
7
谢志英,黄立文,王秀华,满红平,赵永祥,胡文东,桂丽萍.
云南大叶种茶不同品种儿茶素组分含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9):146-150.
被引量:19
8
欧阳婷婷,李林林,张之译.
云电护航 缔造云茶传奇[J]
.中国电业,2016,0(5):42-45.
9
蔡烈伟,付德生.
三峡库区山地茶园茶树改造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5(12):40-41.
被引量:1
10
浦绍柳,李云锋,伍岗.
无性系良种与地方群体种晒青茶品质比较[J]
.中国茶叶加工,2010(1):18-19.
被引量:3
云南农业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