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8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将这样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奥运会后,我国如何从一个体育强国转变为体育大国,如何发展大众体育事业?本文从奥林匹克文化、志愿者精神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本届奥运会对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深远影响。
作者
郝秀君
机构地区
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57,共2页
China Adult Education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奥林匹克精神
大众体育
分类号
G812.0 [文化科学—体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宋光春.
2008奥运会对我国经济及大众体育需求的影响[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39-42.
被引量:10
2
任海.
2008年奥运会及其社会影响[J]
.体育科学,2008,28(9):12-15.
被引量:21
3
刘海元.
进一步深化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推进阳光体育工作[J]
.中国学校体育,2008,27(9):8-9.
被引量:8
4
唐凤成,姜博.
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3):281-28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许治平.
北京申奥成功将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3).
被引量:3
2
刘兆厚.
奥运会与文化经济关系论析[J]
.体育与科学,2001,22(2):23-24.
被引量:12
3
卢元镇.
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进步[J]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3):1-3.
被引量:71
4
李益群,丁玲娣,詹建国,张忠秋.
成功申办与举办第29届奥运会对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J]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7):15-17.
被引量:27
5
谢琼桓,刘德佩,白君玲.
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的战略构想[J]
.体育科学,1997,17(5):1-5.
被引量:110
6
李明.
对“观赏型”体育消费的初步理论探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3):20-23.
被引量:24
7
宋均,魏军.
奥运会的效益分析与商业运作[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1):8-11.
被引量:18
8
董杰.
奥运会对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体育与科学,2001,22(3):16-19.
被引量:38
9
熊晓正,夏永.
让中国文化注入奥运精神[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3-5.
被引量:10
10
王广进,王玉清.
面临休闲时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之惑[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6-8.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36
1
张健.
对北京马拉松赛“金牌”效应的分析与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9):107-110.
被引量:1
2
肖文,杜进荣.
浅析奥运经济对我国中小城市经济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2007(07S):333-334.
3
张震.
基于成本-收益框架的奥运经济“倒V型效应”分析:国际经验与北京对策[J]
.中国体育科技,2008,44(3):47-51.
被引量:3
4
王东升.
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2008(30):209-210.
被引量:2
5
王新力.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趋势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8(11):4-5.
被引量:9
6
程燕飞,邓梅花.
北京奥运的投资状况与经济效应分析[J]
.体育与科学,2009,30(1):34-36.
被引量:7
7
潘晓莲.
从教学改革角度看高职院校实施“阳光体育”[J]
.中学教学参考,2009(3):36-37.
8
徐勤荣.
构建长效机制,科学组织阳光体育运动[J]
.中国学校体育,2009,28(4):89-90.
被引量:3
9
杜秀芳,张现成.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社会效益的三维审视[J]
.搏击(体育论坛),2011,3(8):16-18.
被引量:1
10
马明.
2008年青岛奥帆赛的社会影响研究——基于目的地居民感知的视角[J]
.中国体育科技,2009,45(5):111-115.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5
1
车谊,张学梅,李明龙.
简析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技术与市场,2009,16(2):55-56.
被引量:2
2
杨春明,吴华清.
奥运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述评[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3):23-26.
被引量:3
3
王海.
略论北京后奥运经济发展问题[J]
.商业时代,2009(23):112-112.
被引量:1
4
陈兴,张剑利.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路径[J]
.山东体育科技,2009,31(3):28-30.
被引量:4
5
刘国川,李根军.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J]
.体育世界,2009(12):91-9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刘璐玮.
论北京奥运两年后体育领域的“后奥运时代”[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1):29-31.
1
霍小光,高鹏.
2015年北京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隆重开幕[J]
.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15,0(8):10-10.
2
林伟雄.
亚运会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体育学刊,2009,16(8):51-54.
被引量:4
3
董小强,李业幸,王永刚.
大众体育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
.体育科技,2014,35(6):120-123.
4
孟凡强.
关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 推进我国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5):27-29.
被引量:13
5
体育场馆路在何方?[J]
.环球体育市场,2009(2):55-55.
6
白建超.
民族传统体育与我国当代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57-59.
被引量:13
7
康刘飞.
大山深处感受海洋的气息[J]
.当代贵州,2009(15):48-49.
8
王冰,张静.
后奥运时代保持大学生志愿者精神持续性的措施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8):79-81.
被引量:2
9
戴焰军.
崛起中的志愿者精神[J]
.政工研究动态,2008,0(17):1-1.
10
张建文,杨明.
转型时期我国大众体育“举国体制”需要重视的问题[J]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2):47-49.
中国成人教育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