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篮球核心后卫个人攻击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篮球核心后卫是全队的灵魂;与一些世界著名后卫比较我国核心后卫在个人攻击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作者
张秀杰
霍增云
刘斌
机构地区
山东省化工学校
山东省费县体委
山东省费县一中
出处
《山东体育科技》
1999年第3期41-43,共3页
Shandong Sports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篮球
核心后卫
个人攻击能力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32
1
丁丽萍,马春林,康少杰.
第14届男子篮球世锦赛中外优秀后卫队员技术运用能力的比较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5):68-70.
被引量:13
2
赵能秀.
篮球优秀组织后卫应具备的条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S1):167-168.
被引量:10
3
梁超勋,于振峰.
论视觉观察在篮球运动中的基本规律及其特征[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S1):29-33.
被引量:8
4
白素君.
如何培养优秀的青少年篮球后卫队员[J]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2):82-83.
被引量:6
5
阎国利,白学军.
眼动记录法在国外运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1997,7(2):45-49.
被引量:22
6
刘玉林.
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初探[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1,15(4):52-57.
被引量:44
7
陈国瑞.
我国男篮甲级队优秀后卫得分能力现状剖析[J]
.中国体育科技,1997,33(10):43-44.
被引量:21
8
张三璋,刘志伟,傅士远,张长岭.
篮球运动核心后卫的优化模式与培养[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S1):60-63.
被引量:20
9
王睿.
中美篮球核心后卫在职业联赛中若干技术的比较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1999,18(2):19-21.
被引量:16
10
曹芳平,范民运,刘宇平.
第14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中、外女子篮球队后卫运动员技术统计数据比较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4,40(4):56-58.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2
1
李杰.
浅议篮球后卫队员的早期培养[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S1).
2
林莉,王润生.
论篮球核心后卫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
.科技经济市场,2006(10).
3
高原原.
试论篮球后卫支配球能力培养[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30(1):132-133.
被引量:1
4
张运亮,李宗浩,孙延林,杨晓晨,阎国利.
篮球后卫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5):39-41.
被引量:46
5
张元文,王家宏.
十运会女篮决赛阶段核心后卫技术指标分析[J]
.体育学刊,2007,14(1):111-114.
被引量:1
6
张运亮,李宗浩,孙延林,杨晓晨,阎国利.
专家与新手篮球后卫运动员的眼动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3):534-538.
被引量:21
7
王博.
试论篮球后卫攻击能力培养[J]
.考试周刊,2009(31X):196-197.
被引量:1
8
霍宏杰.
论篮球运球技术的组合及应用[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8):104-104.
9
史小龙.
浅议篮球优秀组织后卫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J]
.价值工程,2010,29(25):243-244.
被引量:1
10
邢桂福.
第15届男篮世锦赛八强核心后卫进攻技术特点分析[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4):137-13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2
1
李晓娟.
眼动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现状及其趋势[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5):69-71.
被引量:8
2
李海,陶李军.
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5):121-123.
3
孙军.
中美篮球后卫队员技术能力的对比分析[J]
.科技信息,2008(26):280-281.
被引量:2
4
卢天娇,娄振山,李交杰,陈琼.
不同飞行时间飞行员模拟定向飞行任务的眼动研究[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
被引量:1
5
张运亮,刘锦瑶,许洪超.
基于电子竞技运动专项认知特点的优势研究途径——眼动[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0(4):62-63.
6
李京诚,徐守森,张森.
体育运动心理领域的眼动研究综述[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3):3-5.
被引量:32
7
洪晓彬,纪岩.
体育运动领域中注意的研究综述[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6):28-31.
被引量:1
8
张森,李京诚,徐守森,高晓东,江智.
眼动仪的开发现状及其在运动心理领域的应用[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43-45.
被引量:14
9
张学民,廖彦罡,葛春林.
排球运动员在运动情境任务中眼动特征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08,28(6):57-61.
被引量:37
10
张森,李京诚.
中学生棒球练习者眼动特征的实验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5):78-81.
被引量:2
1
李伟.
中外男篮组织后卫阵地进攻中个人攻击能力比较研究[J]
.山东体育科技,2002,24(3):22-24.
被引量:13
2
施乃强.
后卫队员作为现代篮球运动核心的进攻能力培养与剖析[J]
.考试周刊,2013(38):134-135.
3
廖武良.
后卫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J]
.体育科技,1999,20(1):39-40.
被引量:6
4
汪源.
论篮球中锋队员的接球技术[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2):50-51.
被引量:3
5
严子健.
“大鲨鱼”的故事(一)──东方队开局有隐患[J]
.篮球,2000,0(23):30-30.
6
马潇曼.
第30届奥运会女子篮球强队进攻技战术特点研究[J]
.山东体育科技,2013,35(5):56-59.
被引量:4
7
韩德纯,李乃文.
对提高篮球防守技术质量的探讨[J]
.辽宁体育科技,1986,8(1):29-32.
8
冯洪,郭苏芝,邱月婷.
篮球运动员个人攻击能力诸因素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59-60.
被引量:2
9
张湛宁.
加强女篮跳投训练[J]
.体育师友,1995,18(Z1):58-59.
10
期待为国争光的鞠维松[J]
.篮球,1999,0(24):19-19.
山东体育科技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