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植物组培技术在花卉领域应用广阔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传统的无性繁殖方法常因气候、季节和土地等环境条件限制,费工费时,繁殖系数低,生产周期长,对于一些难以生根、短时无法大量繁殖的名贵品种和母株来源不足的品种,更不能及时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要。植物组培包括离体快繁、脱毒培养、离体保存等技术,繁殖系数高、繁殖速度快、生育期短、商品性好,且可周年大量生产,在花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阔。
作者
徐刚
出处
《中国花卉园艺》
2009年第4期12-13,共2页
China Flowers & Horticulture
关键词
组培技术
应用
花卉
植物
生产周期
繁殖方法
繁殖系数
离体快繁
分类号
S792.1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68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70
1
高清华,叶正文,张学英,郑宏清.
草莓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2006,4(z1):123-129.
被引量:13
2
邹雪,肖乔露,文安东,胡芳,黄雪丽,王西瑶.
通过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获得马铃薯优良新材料[J]
.园艺学报,2015,42(3):480-488.
被引量:7
3
赖钟雄,林莉.
山茶属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进展[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4):471-476.
被引量:10
4
雷家军,代汉萍,谭昌华,邓明琴,赵密珍,钱亚明.
中国草莓属(Fragaria)植物的分类研究[J]
.园艺学报,2006,33(1):1-5.
被引量:117
5
张馨宇,张志宏,高秀岩,李贺,杜国栋.
草莓微繁殖苗及其后代性状表观遗传变异研究[J]
.果树学报,2006,23(4):542-546.
被引量:20
6
朱广廉.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灭菌[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6,32(6):444-449.
被引量:147
7
吴伟怀,郑肖兰,郑服丛.
香蕉组培苗变异的原因、防止及其利用研究综述[J]
.中国南方果树,2007,36(4):31-34.
被引量:6
8
程广有.名优花卉组织培养[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0-34.
9
覃兰英,徐光霞,邓世秀.草莓茎尖离体培养大量繁殖研究初报[J].中国果树,1981,3:38-41.
10
Bhojwani S S, Dantu P K. Plant tissue culture: an introductory text [M].London,Springer,2013:141-153.
引证文献
3
1
冉华,王东,何静茹,李小平.
西南红山茶组培快繁过程中初代培养基的筛选[J]
.现代园艺,2010,33(5):4-6.
被引量:6
2
胡盼盼,赵霞,李刚,李亮杰,秦豹,彭卓,周厚成.
草莓组培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6):77-82.
被引量:13
3
聂琼,文晓鹏.
火龙果组培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分子检测[J]
.果树学报,2017,34(12):1527-1536.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韩伟,马丽霞,朱必凤,郭锦洪,刘石英.
杜鹃红山茶的生态分布及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8):62-65.
被引量:5
2
苗徐静,文壮,文晓鹏.
草莓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ISSR检测及DNA甲基化变异[J]
.分子植物育种,2019,17(2):531-538.
被引量:14
3
李海玲,吴绍魏,王庆莲,张长青,赵密珍.
“紫金四季”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2017,46(4):131-135.
被引量:8
4
聂琼,文晓鹏.
火龙果组培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分子检测[J]
.果树学报,2017,34(12):1527-1536.
被引量:10
5
罗远华,林兵,叶秀仙,钟淮钦,樊荣辉,吴建设,林榕燕,方能炎,黄敏玲.
高产优质文心兰新品种金辉的选育[J]
.福建农业学报,2019,34(1):40-45.
被引量:8
6
李芳,霍达,王进.
西南红山茶花表型性状的变异[J]
.贵州农业科学,2019,47(4):84-88.
被引量:14
7
沈雪锋,王海强,钱曦,俞财峰,吴晓华,吴家聪,蔡春芳.
束花山茶组培快繁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19,0(5):86-86.
8
刘星月,朱强龙,单楠,孙静宇,张宏玉,李慧英,黄英金,方加军,周庆红.
多子芋组培突变材料表型及SSR标记鉴定[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0,42(2):241-249.
被引量:5
9
许丁帆,刘艳军,范丽娜,施丽婷,杨静慧.
黑加仑稳定增殖体系的建立[J]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1):2278-2280.
10
李玉生,陈龙,程和禾,赵艳华,吴雅琴,李友刚,吴永杰.
长期继代培养的转基因苹果外源基因遗传及表达稳定性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0,25(9):46-54.
被引量:1
1
任辉丽.
植物组培技术常见问题及其预防措施[J]
.南方农业,2015,9(36):20-21.
被引量:6
2
王纪忠,蒋婷婷,朱丽丽,朱琪,欧鹏.
植物组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0):166-167.
被引量:8
3
李进文.
组培技术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现代园艺,2015,38(1):17-17.
被引量:2
4
龚樟正.
麻竹试管苗移栽技术试验报告[J]
.热带林业,1996,24(2):65-67.
5
崔毅.
植物组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2016(1):00253-00253.
6
葛坤.
植物组培技术在花卉领域中的应用[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3):179-180.
被引量:2
7
马洪爱,郭生虎,王敬东,高晓原.
草莓花药脱毒培养技术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07,48(6):10-11.
被引量:2
8
崔毅.
植物组培技术在花卉领域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2016(1):00260-00260.
9
谢志华,苏冠凤,仇登楼.
植物组培技术在甜菊上的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1998(7):25-25.
10
王志敏,宋明.
莲藕脱毒快繁研究进展[J]
.种子,2003,22(1):35-36.
被引量:3
中国花卉园艺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