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鲲鹏寓言在《庄子.逍遥游》中以重言方式连续出现三次。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文本,《逍遥游》所思考的逍遥,不仅是个人一己的逍遥,而且包含万物一体视域中的具有政治-社会向度的逍遥。鲲鹏寓言的第一次出现带给《逍遥游》的,首先是审视人间世逍遥问题的浩瀚而变化的远景视界。第二次出现则表明有待与无待的辩证关联,无待只是有待状况下的,有待既是阻碍逍遥的障碍,但同时也是实现逍遥的条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一种转化。第三次出现则引向小大之辨,一方面是发生在不同事物彼此之间的小大之辨,在这里,大知与大年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发生在事物内部的小大之辨,大知与大年不再有必然的对应关联,得其正性正命为大,为风(情势)所驱使,远性为小。通过鲲鹏与其他事物的比较,《逍遥游》已经将逍遥的问题带向了正性命的语境中。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42,共8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B40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6CZX014)
作者简介
陈赟(1973-),男,安徽怀远人,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