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自然发酵泡菜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结合自然发酵生产泡菜的原理,分析和总结微生物群落在自然发酵泡菜过程中的变化及其研究意义。
作者
李文斌
宋敏丽
唐中伟
温艳珍
吴晓丽
机构地区
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
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年第11期22-24,共3页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基金
太原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07125)
关键词
自然发酵
泡菜
微生物
群落变化
分类号
TS255.54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作者简介
李文斌(1972-)男,山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与营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2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512
同被引文献
444
引证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348
参考文献
15
1
赵丽珺,齐凤兰,陈有容.
泡菜研究现状及展望[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3):21-24.
被引量:41
2
Wood,Brain J B.徐岩译.发酵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
陈仲翔,董英.
泡菜工业化生产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2004,29(4):33-35.
被引量:66
4
葛向阳,田焕章,梁运祥.酿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张庆芳,迟乃玉,郑燕,王淑琴,冯颖,孟宪军,薛景珍,魏毓棠.
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机理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8):27-31.
被引量:167
6
林颖,王旭太,刘仁奉.
酸菜在腌渍过程中的变化及毒理学研究(综述)[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0,12(5):38-39.
被引量:9
7
徐莹,李景军,何国庆.
食用泡菜安全性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4):56-57.
被引量:21
8
李书华,蒲彪,陈封政.
泡菜的功能及防腐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2005,24(4):6-8.
被引量:64
9
李文斌,宋敏丽,高荣琨.
肠膜明串珠菌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食品工程,2006(4):3-4.
被引量:42
10
李江华,等.绿色农副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指南--21世纪的食物安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二级参考文献
102
1
赵丽珺,齐凤兰,陈有容.
泡菜研究现状及展望[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3):21-24.
被引量:41
2
孙力军,张中,孙德坤,陆兆新.
4种香辛料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生长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8):22-24.
被引量:25
3
喻卫红,肖炎,董国贤.
沈阳市区居民食用酸菜浸液的致突变性实验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3,12(4):230-231.
被引量:1
4
贺稚非,李洪军,章道明.
发酵酸菜变质原因的微生物学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1994,15(3):39-40.
被引量:11
5
蒋和体.
四川泡菜袋装发酵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1994,15(4):32-34.
被引量:31
6
张兰威,马力,冯一兵.
酸菜鲜对北方酸菜中亚硝酸盐形成规律及维生素C损失的影响[J]
.食品工业,1994,15(1):10-11.
被引量:2
7
李清春,张景强.
肉制品中微生物的分离及初步鉴定[J]
.食品工业科技,2005,26(3):83-85.
被引量:7
8
杨晓晖,籍保平,李博,何淑玲.
泡菜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5,26(5):130-134.
被引量:59
9
葛崇涛,田星,高莉莉.
肠膜明串珠菌生长特性研究[J]
.中国乳品工业,2005,33(7):9-12.
被引量:11
10
任涛,王瑛.
微生物对蔬菜腌制品风味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调味品,1989(7):5-8.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512
1
周敏,宁文,陈红菊,季相山,赵燕.
降解亚硝酸盐的大山芽孢杆菌JY-1的分离、鉴定及其作用[J]
.中国水产科学,2022,29(2):284-294.
被引量:7
2
沈锡权,赵永威,吴祖芳,翁佩芳,卓鸿雁.
冬瓜生腌过程细菌种群变化及其品质相关性[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2,31(4):411-416.
被引量:10
3
沈锡权,赵永威,吴祖芳,翁佩芳.
腌制苋菜梗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品质[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2,31(5):486-491.
被引量:1
4
王艳萍,朱海霞,郗宏波,王金菊.
益生菌快速发酵技术制备泡菜[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3,24(S1):112-116.
被引量:5
5
杨性民,刘青梅,奚李峰,杨留明.
腌渍雪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数学模型[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30(5):515-518.
被引量:16
6
丁筑红,顾采琴,孟佳,王晶.
植酸对白菜乳酸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代谢及亚硝酸盐积累影响初探[J]
.食品与机械,2004,20(5):33-35.
被引量:5
7
方跃珍,林龙武.
一起食用咸菜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10(6):34-35.
被引量:2
8
李书华,蒲彪,陈封政.
泡菜的功能及防腐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2005,24(4):6-8.
被引量:64
9
熊潮慧,陈一资.
香肠制品中降低亚硝酸盐残留量的方法[J]
.肉品卫生,2005(5):31-35.
被引量:9
10
陆利霞,王晓飞,熊晓辉,熊强.
植物乳杆菌B_2纯种发酵萝卜泡菜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5,26(7):59-60.
被引量:26
同被引文献
444
1
任亭,刘玉凌,彭玉梅,曾胜,贺云川,杨波,栾兴霞,罗远莉.
复合菌种对青菜头泡菜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20,45(1):29-35.
被引量:13
2
吴元锋,邹礼根.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2007,7(5):42-46.
被引量:19
3
吴春燕,何启伟,宋廷宇,邓永林,王翠花,徐文玲,牟晋华.
大白菜风味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食品科学,2009,30(4):145-148.
被引量:19
4
马晓琼.
多用盐 少吃盐[J]
.人人健康,2002(12):15-16.
被引量:1
5
赵丽珺,齐凤兰,陈有容.
泡菜研究现状及展望[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3):21-24.
被引量:41
6
叶淑红,何连芳.
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及其在泡菜中的应用[J]
.中国酿造,2004,23(7):19-21.
被引量:27
7
李焕荣,傅力,白凤英,姚文.
泡菜储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04,29(9):28-30.
被引量:14
8
熊晓辉,王晓飞,陆利霞,熊强.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生产初试[J]
.中国调味品,2004,29(11):12-15.
被引量:25
9
吕兵,张国农.
分离自传统腊肠中的乳酸菌的特性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8):64-67.
被引量:13
10
孙力军,张中,孙德坤,陆兆新.
4种香辛料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生长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8):22-24.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36
1
高欣,燕平梅,白小军,罗周,刘瑾,岳虹.
不同大蒜浓度对发酵白菜品质的影响[J]
.中国调味品,2009,34(8):64-67.
被引量:6
2
罗周,燕平梅,岳虹,高欣,白小军,刘瑾.
不同浓度的食盐 蒜对泡菜发酵中各种微生物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下),2010(1):56-59.
被引量:9
3
张鲁冀,孟祥晨.
自然发酵东北酸菜中乳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11):125-131.
被引量:33
4
张锐,吴祖芳,沈锡权,雷兰兰.
榨菜低盐腌制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分析[J]
.中国食品学报,2011,11(3):175-180.
被引量:22
5
寿禹亮,刘丽波,李艾黎,刘光宇.
直投式发酵剂生产四川泡菜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8):236-238.
被引量:16
6
刘洪,车振明,陈坤,朱胜华.
人工接种与自然发酵泡豇豆的质地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111-115.
被引量:17
7
陈希,沈锡权,翁佩芳,吴祖芳.
应用16SrDNA克隆文库法分析雪菜低盐腌制过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J]
.中国食品学报,2012,12(7):205-211.
被引量:11
8
贾春,车振明,张丽珠,卢靖.
高保真泡菜微生物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2,37(10):49-52.
被引量:1
9
张先琴,张小平,敖晓琳,刘骁蒨,蒲彪.
PCR-DGGE分析四川地区家庭制作泡菜中微生物多样性[J]
.食品科学,2013,34(12):129-134.
被引量:41
10
徐丹萍,蒲彪,敖晓琳,陈安均,卓志航.
传统泡菜中乳酸菌的研究现状[J]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9):369-372.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
348
1
侯进慧,刘春雷.
我国大蒜资源深加工与产业化研究进展[J]
.生物资源,2020,0(1):36-42.
被引量:28
2
王俊林,李国斌,徐飞,李博,赵志峰.
三种市售四川泡青菜品质的对比研究[J]
.轻工科技,2020(9):32-34.
3
冉咏兰.
泡菜中高产酸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及筛选[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4):85-86.
被引量:2
4
卢晓黎,尼海峰.
发酵蔬菜功能菌研究与应用进展[J]
.中国食品学报,2012,12(2):1-6.
被引量:24
5
丁文,汪先丁,高鹏,杨虎,赵敏,孙群.
热处理辣椒酱贮藏过程中残留微生物分析[J]
.食品科学,2012,33(3):146-150.
被引量:9
6
张晓,夏延斌.
泡菜风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2012,37(3):32-35.
被引量:18
7
武俊瑞,李欣,张苗,李晓忱,杨臣辰,岳喜庆.
自然发酵酸菜汁中乳杆菌的分离鉴定[J]
.食品科学,2012,33(15):191-194.
被引量:21
8
蒋纬,谭书明,胡颖,陈舟东,王晓芸.
四株乳酸菌纯种发酵泡椒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3,38(4):23-27.
被引量:4
9
舒畅,吴春生,钟慈平,索化夷,李林.
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进展[J]
.食品科学,2013,34(15):397-402.
被引量:28
10
王晓芸,丁筑红,吴彩云,李小鑫,郑文宇,刘海.
外源乳酸对糟辣椒发酵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13,34(19):224-228.
被引量:2
1
朴哲,陈新兵,赵秀锦,刘艳萍,康贻军,何成达,殷士学.
曝气强度对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脱氮过程中N_2O排放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2):2658-2662.
被引量:3
2
杨瑞,张伟,陈炼红,程甜甜.
发酵条件对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系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3):90-92.
被引量:48
3
谢文斐,杨开勋,黄耀坚,钱晓鸣,郑忠辉,赵玉芬.
沙溪水污染对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2):250-254.
被引量:5
4
杨一冲,李从发,邓健,刘龙祥,胡淇淞,毕继才,陈华美,章翠,刘四新.
椰纤果生产中椰子水自然发酵过程成分及微生物群落变化[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21):168-171.
被引量:6
5
何熙,钟晓盈,涂京霞,李惠萍.
白啤酒风味稳定性的研究[J]
.啤酒科技,2014,0(10):5-8.
被引量:1
6
赵伟,严群.
利用级联胁迫厌氧污泥提高PTA废水降解效率的机制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2013,32(5):226-230.
被引量:1
7
凌琪,曾麒峰,伍昌年,黄显怀,唐玉朝,赵秋燕,方涛,鲍超.
缺/厌氧段不同碳源投加比对倒置A^2/O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6,24(5):887-900.
被引量:4
8
潮汐式生物滤池和浸没式生物滤池中的脱氦和微生物群落变化[J]
.渔业现代化,2012,39(5):73-73.
9
董静,王利国.
甘蓝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及降低方法[J]
.江苏农业学报,2015,31(5):1161-1165.
被引量:10
10
党岩,张瑞,叶杰旭,艾晗,孙德智.
EGSB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及其微生物群落变化[J]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6):999-1004.
被引量:4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