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特性
被引量:
2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第一人称叙事作品在叙述视角上,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称叙事作品的特点。第一人称叙事作品的叙述者,是以与被叙述人物同一的特殊关系加入到叙述视角当中的。这一特点,使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在叙述时间与叙述视角的关系、叙述声音与叙述视角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这一特点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浓重的追忆色彩和视角转换的自然性,也是使作品的叙述视角产生各种复杂关系的重要原因。
作者
陈慧娟
机构地区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112,共3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特殊叙述者
时间关系
叙述声音
追忆色彩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7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67
1
李今.
文本·历史与主题——《狂人日记》再细读[J]
.文学评论,2008(3):94-99.
被引量:36
2
刘俐俐.
《厄歇尔府的倒塌》的现代阐释[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4):19-23.
被引量:20
3
蔡如意.
论朱敦儒《樵歌》中的谪仙意识[J]
.文教资料,2008(28):93-95.
被引量:2
4
魏秀清.
浅论电影中奥运精神的呈现——以《肖申克的救赎》和《马拉松》为例[J]
.电影文学,2008(13):35-35.
被引量:1
5
辛斌.
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0(2):11-16.
被引量:130
6
陈道谆.
文学作品解读及其审美超越[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6(4):92-95.
被引量:4
7
张希清.
朱敦儒生卒年确考[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2(6):121-124.
被引量:3
8
邓晓芒.
当代女性文学的误置——《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评析[J]
.开放时代,1999(3):64-71.
被引量:12
9
陈迪宇.
英语阅读理解三层次探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22-24.
被引量:35
10
汪景寿.
试论相声的语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7(6):29-40.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20
1
赵君胜,张凡.
小说The Use of Force的叙述特点分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7):137-138.
2
赵瑶.
英文道歉信中人称的运用及其人际功能探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9(5):121-124.
3
张华翔.
论戏剧中引发情感共鸣的视像表达——以话剧《搬家》的舞台视像为例[J]
.民族艺术研究,2014,27(2):85-87.
4
韩菊红.
论爱伦坡对哥特式小说的继承与发展[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4):156-159.
被引量:5
5
谭光辉.
作为框架的叙述者和受述者——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叙述的本质[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1):128-134.
被引量:14
6
朱林方.
叙事、情境与隐喻——《理想国》开篇的写法与读法[J]
.文艺理论研究,2015(6):142-148.
被引量:1
7
方宏蕾.
《普埃布拉情歌》的第一人称叙事策略[J]
.湘南学院学报,2017,38(4):45-48.
8
朱世佳,陈达.
探析《偷影子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对其治愈功能的实现[J]
.北方文学(下),2017,0(11):83-83.
9
汪瑶,乔琛.
涓生手记的叙事策略——《伤逝》中的子君形象解读[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4):112-114.
被引量:1
10
张啸.
朱敦儒《樵歌》中第一人称的使用与豪放词风[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3(6):32-38.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谭光辉.
“疾病隐喻”的符号学研究[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0(3):184-193.
被引量:3
2
梁鹏,郑赛源,李雪梅.
断裂与弥合:共青团如何塑造青年的民族认同——基于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地图类推文的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22(5):5-12.
3
摩罗.
学习有尊严的生活——读巴纳耶夫《群星灿烂的年代》[J]
.长城,2000(1):180-183.
4
谭光辉.
叙述声音的源头与叙述主体冲突[J]
.江海学刊,2015(6):199-205.
被引量:4
5
谭光辉.
从言意关系看什么是不可靠叙述——论叙述框架的叙述功能与人格功能的关系[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0):104-111.
被引量:1
6
谭光辉.
回旋跨层:虚构叙述的莫比乌斯带原理[J]
.中国比较文学,2016(2):27-39.
被引量:7
7
张永刚.
论不可靠叙述者的参照系[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42-45.
被引量:1
8
谭光辉.
再论虚构叙述的“双层区隔”原理——对王长才与赵毅衡商榷的再理解[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8(2):97-105.
被引量:6
9
邓志超.
英美文学中哥特式小说的意境赏析[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6):52-53.
被引量:4
10
谭光辉.
虚构判定的几个原则——以何大草《盲春秋》的序跋为例[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5):139-145.
1
郝雨.
文学的高度有多高[J]
.文学自由谈,2004(6):137-139.
被引量:1
2
晓荣.
最短的路 未必最快[J]
.农家参谋,2008,0(12):28-28.
3
张瑶.
叙述主体置换下的历史书写[J]
.北方文学(下),2013(7):95-96.
4
任伟亚.
试析《呼啸山庄》旁观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创新[J]
.语文建设,2015,0(5Z):50-51.
5
荆辉.
目光中的鼓励[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12):78-78.
6
王吴军.
不再啰嗦[J]
.晚报文萃,2012(11):47-47.
7
孙鹂.
让倾听之花绽放光彩!——读《静哨悄的革命》有感[J]
.启迪,2016,0(2):99-100.
8
财元.
遭遇“危险”出租[J]
.质量指南,2003,0(6):41-41.
9
王海滨.
毛姆小说作品中的叙述者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15-16.
被引量:1
10
李韶华.
论《尤利西斯》对小说叙事结构的创新[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0):36-36.
天津社会科学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