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文化渗透战略及其影响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冷战到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一直奉行文化渗透战略,积极构建对外文化渗透的制度框架,同时不断强化对外文化渗透的手段和渠道。当前,美国对华文化渗透不但直接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也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华构成了严重挑战。
作者
佟军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出处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美国
文化渗透
中国
国家安全
分类号
G171.2 [文化科学]
作者简介
佟军,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音乐比较研究。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83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1
张力,白洁.
互联网的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2000(11):12-16.
被引量:16
2
美国中情局对华的十条诫令[J]
.党政论坛,2001(9):25-25.
被引量:50
3
翁里,郑丽晓.
西方国家网络文化渗透及其影响[J]
.国际资料信息,2007(9):25-29.
被引量:10
4
唐克超.
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利益分析[J]
.现代国际关系,2008(6):59-62.
被引量:9
5
张晓霞.
从进攻性的心理战到渐进的文化渗透——评冷战初期美国对苏东宣传政策的演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5):37-42.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时殷弘.
激变战略与解放政策──冷战初期美国政府对苏联东欧内部状况的政策[J]
.世界历史,1995(3):2-10.
被引量:17
2
黄文冰,刘佳,杨学军.
关于网络文化冲突的几点思考[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1,0(5):53-55.
被引量:5
3
吴志忠.
信息霸权:国家主权的新挑战[J]
.国际展望,1998(6):13-14.
被引量:7
4
邢昭.
网络化语境中的帝国霸权[J]
.图书馆论坛,2004,24(6):73-76.
被引量:4
5
林伯海.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1):45-48.
被引量:7
6
张力,白洁.
互联网的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2000(11):12-16.
被引量:16
7
美国中情局对华的十条诫令[J]
.党政论坛,2001(9):25-25.
被引量:50
8
张新华.
网络悖论与国家安全[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6):71-79.
被引量:18
9
Richard Davis, The Web of Poli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 178.
10
David Briscoe, " A Kosovo Propaganda War," Associated Press, May 17, 2006.
共引文献
90
1
曹培鑫,王瑶琦,钱鲲鹏.
国际广播机构的多重属性互动:以变动中的德国之声为例[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6):113-127.
2
温朝霞.
互联网的特性及其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J]
.探求,2001(6):40-42.
被引量:1
3
韩源.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形势评析[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4):103-107.
被引量:27
4
王瑾.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几个国际热点问题研究综述(二)[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3):58-62.
被引量:1
5
杨泽伟.
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互动[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603-616.
被引量:2
6
赵明,王丽莉.
浅谈互联网对韩国政治的影响[J]
.当代韩国,2004(4):66-68.
7
韩秉成.
网络发展背景下国家安全屏障的构建[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15(2):67-70.
被引量:3
8
周小霞.
浅析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J]
.湖北社会科学,2005(1):114-116.
被引量:2
9
刘天杰.
试论网络时代的价值冲突[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2):39-41.
被引量:2
10
张淑钿,林瑞鑫.
论互联网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和强化[J]
.科技与法律,2005(1):9-13.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83
1
徐慧.
显性文化渗透与隐性文化渗透[J]
.科教文汇,2007(17):187-188.
被引量:3
2
陈嵩莉.
和谐校园构建中的高校保卫工作新模式研究[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8(1):116-118.
被引量:12
3
李树宏.
心理安全:国家安全的新课题[J]
.当代军事文摘,2007(1):66-66.
被引量:1
4
于炳贵,郝良华.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J]
.哲学研究,2002(7):10-16.
被引量:23
5
郝良华.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创新[J]
.理论学刊,2004(10):106-109.
被引量:18
6
王倩.
数字电视如何避免重蹈DVD覆辙[J]
.华夏星火,2004(8):7-8.
被引量:1
7
张冠文.
论信息时代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山东社会科学,2004(11):102-107.
被引量:8
8
冯捷蕴.
中国大陆的文化价值观:以2004年网络广告内容分析为例[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5):88-92.
被引量:22
9
李金齐.
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
.天府新论,2005(1):103-105.
被引量:12
10
包仕国,陈锡喜.
试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国家文化安全[J]
.宁夏社会科学,2006(1):117-12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4
1
周建标.
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57-62.
被引量:13
2
马云志,刘华荣.
地缘视角下的兰渝铁路——兼论甘川渝地区的地缘战略意义[J]
.社科纵横,2010,25(7):22-24.
被引量:1
3
刘子杰.
文化安全视阈中的高校国防教育[J]
.经济研究导刊,2010(30):277-280.
4
罗忠荣,杨永志.
论树立互联网的“阵地”意识[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2):38-43.
被引量:3
5
巴文娟.
试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中开展心理战教育的必要性[J]
.高教论坛,2012(1):67-69.
被引量:2
6
张晓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研究[J]
.理论导报,2012(1):42-43.
7
罗忠荣,杨永志.
警惕网络新自由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J]
.理论界,2012(6):148-150.
被引量:5
8
刘恩东.
亚洲基金会与中国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J]
.理论与改革,2014(6):29-34.
9
王小伟.
四维度模式下文化的渗透作用分析[J]
.价值工程,2014,33(35):277-278.
10
李艳,张金文.
大众传媒保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路径探析[J]
.西部广播电视,2015,36(11):31-3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周建标.
政府在建设闽台文化产业园中的责任定位[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8(5):103-107.
被引量:2
2
周建标.
政府在建设闽台文化产业园中的责任定位[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6):116-120.
被引量:1
3
盛利,郭强.
信息网络化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1):67-70.
被引量:8
4
李娜.
网络时代下媒介“冷暴力”之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根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5):136-137.
被引量:2
5
黄先蓉,李晶晶.
数字出版法律制度构建与文化安全[J]
.出版广角,2013(7):22-25.
被引量:2
6
王丽.
大众文化的精神荒漠化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J]
.探索,2013(6):122-126.
被引量:3
7
周建标.
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路径选择[J]
.中州大学学报,2013,30(5):40-43.
8
周莉.
论数字出版法律制度的构建及文化安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6):36-37.
9
程艳林,梁丰.
文化安全视域下网络编辑的素养与使命[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6(6):96-99.
被引量:1
10
王永龙.
浅析高校新生入学心态及引导方法[J]
.高教论坛,2015(1):117-119.
1
石国亮.
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历史逻辑与战略沉思[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1):80-85.
被引量:8
2
雷鸣剑.
非战争军事行动新闻宣传应把握的“度”[J]
.军事记者,2011(7):7-8.
3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J]
.中国民兵,2016,0(8):7-7.
4
孙绍骋.
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J]
.中国民政,2010(9):8-10.
5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大家谈[J]
.军队党的生活,2010(4):12-15.
6
胡利民,杨东禺.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继续教育理论研讨专题(二) 大力发展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继续教育[J]
.继续教育,2008,22(9):6-7.
7
宗平.
从重返联合国看中国外交40年[J]
.老友,2011(10):4-5.
8
邢振红,邢东旭.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迫切性、必要性[J]
.法制与社会,2008(13).
9
吕中华,岳海鸥.
西方国家对我实施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新特点[J]
.政工学刊,2001(2):41-42.
10
王必胜.
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战略思考[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92-96.
被引量:1
现代国际关系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