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互联网的特性及其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互联网作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一种标志性信息传括方式,其特性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互联网虽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国际关系的基本运行规律,但它确实正在而且将继续对当代国际政治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全球化、国际政治立体、国际政治斗争、未来国际关系等方面,以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为杠杆,重新调整出一种新的格局。
作者
温朝霞
机构地区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出处
《探求》
2001年第6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互联网
特性
国际政治关系
影响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3
1
张力,白洁.
互联网的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2000(11):12-16.
被引量:16
2
陈岳,朱懂东.
因特网平台上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互动[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9):36-40.
被引量:6
3
丁斗.
互联网中的国际政治权力[J]
.国际经济评论,2000(3):16-18.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耿海军.
二十世纪的第一次网络大战[J]
.国际展望,1999(16):25-27.
被引量:4
2
阿尔温·托夫勒著.《权力变移》(Power Shift)中文译版,361-364页,16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3
E·拉洛兹.《决定命运的选择》(Desting Choice:Survival Potions for 21st Century).6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中主译版.
4
活尔特·赖斯顿.《比特、字节和外交》(Bits,Bytes,and Diplomacy)[J].(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1997,9.
5
约瑟夫·奈.《注定领导:姜国权力的本质变化》(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BasicBooks出版社.1990.
6
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信息时代的权力和相互依赖》(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J].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1998,9.
7
威伯,约,罗森.,斯.
2000年美国经济展望[J]
.商业周刊(中文版),2000(3):40-4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9
1
王瑾.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几个国际热点问题研究综述(二)[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3):58-62.
被引量:1
2
杨泽伟.
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互动[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603-616.
被引量:2
3
罗迪.
高科技时代青年参与的新方式——试析大学生民族意识之网络表达的特点与意义[J]
.当代青年研究,2005(2):33-36.
被引量:8
4
赵明,王丽莉.
浅谈互联网对韩国政治的影响[J]
.当代韩国,2004(4):66-68.
5
韩秉成.
网络发展背景下国家安全屏障的构建[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15(2):67-70.
被引量:3
6
周小霞.
浅析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J]
.湖北社会科学,2005(1):114-116.
被引量:2
7
刘天杰.
试论网络时代的价值冲突[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2):39-41.
被引量:2
8
张淑钿,林瑞鑫.
论互联网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和强化[J]
.科技与法律,2005(1):9-13.
被引量:7
9
刘作奎,高春玲.
网络工具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悖论[J]
.欧洲研究,2006,24(2):146-156.
被引量:7
10
刘天杰.
论虚拟视域中“话语霸权”的衍生及困境[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5):149-15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7
1
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张体伟,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6.
2
董秀成.中国能源进口通道安全存在威胁[EB/OL].[2015—09—16].凤凰财经综合,http://finance.ifeng.com/a/20141029,13228636—0.shtml.
3
刘振亚.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N].科技日报,2012-12-05(1).
4
曹红阳,王苏舰,赵源,等.面向智慧城市的能源互联网研究[C]/2013年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2013:1-8.
5
曹方超.如何定义“互联网+能源”[EB/OL](2015–06–26)[2015–11–13].http://tech.hexun.com/2015-06-26/177054792.html.
6
陈炜伟.能源互联网联起什么[EB/OL](2015–08–02)[2015–11–09].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8/02/c_1116113822.htm.
7
若离.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60%“石油人民币”崛起[EB/OL](2014–01–21)[2015–11–27].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305.
8
我国煤炭铁路运输情况及成本[EB/OL](2014–05–12)[2015–11–21].http://www.coalstudy.com/study/zjfx/5434.html.
9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14[R].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机制和政策"课题组,吕薇.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取向[J]
.发展研究,2009,26(1):4-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刘明德,江阳阳.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探讨与其国家发展意义[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6-2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高建为,郑旺,范淑霞,张斌,赵伟.
节能与电能替代业务创新商业模式[J]
.时代经贸,2018,16(2):56-57.
被引量:1
2
余晓钟,罗霞.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与发展推进[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91-101.
被引量:10
3
朱雄关,李慧珍.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南亚可再生能源的合作形势与发展路径[J]
.南亚研究季刊,2023(3):80-99.
被引量:1
4
郭炬,徐杰彦,朱婧.
节能与电能替代业务竞争环境分析与业务设计[J]
.现代商业,2019(4):171-173.
5
潘垠伊,范爱军.
全球能源互联网对能源安全保障的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2017,6(7):923-930.
1
吴彤.
复杂性与国际政治[J]
.世界知识,2002(2):46-47.
2
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 迈出新的步伐[J]
.理论月刊,1997(11):6-7.
3
黄宗润.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J]
.福州党校学报,1998(1):1-6.
4
孟海贵.
从时代潮流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
.晋阳学刊,2003(S1):78-81.
被引量:1
5
亓成章.
正确认识、评估、应对当今国际环境与国际政治斗争[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01(3):14-16.
6
周六星.
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9(5):24-25.
7
亓成章.
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究竟如何[J]
.理论前沿,2000(22):5-7.
8
肖枫.
社会主义改变了世界[J]
.当代世界,2000(11):4-6.
被引量:1
9
文英.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J]
.延边党校学报,2001,16(1):37-40.
10
郭记中.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规律及其特点[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6(4):68-70.
探求
200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