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小说在1985年》中的小说观念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小说在1985年》(以下简称为《新》)是由吴亮、程德培选编的一个小说选本,其入选对象为1985年在公开的期刊上发表的中篇小说,整个选本一共收入二十个中篇小说,每篇小说前面附有由吴亮、程德培(其中七篇由李劫持笔)撰写的带有“导读”性质的干字短文。虽然编者在“前言”和“后记”里面毫不隐瞒这一选本编选的“个人趣味”甚或“个人偏好”,但二十年来的文学史/小说史证明,
作者
杨庆祥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7,共6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关键词
小说观念
新小说
中篇小说
个人偏好
“导读”
选本
小说史
文学史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205
同被引文献
7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34
1
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洪子诚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654页.
2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洪子诚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692页.
3
周扬.《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
4
洪子诚.《当代文学研究》,94、101页,北京出版社,2001.
5
《西方现代派文学论争集》,出版说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6
《无主题变奏》.
7
《兰天绿海》.
8
吴亮,程德培编.《新小说在1985年》,“前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9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A].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C].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408、409页.
10
路晓冰编选.《莫言研究资料》之《有追求才有特色》,5页,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钱振文.
“另类”姿态和“另类”效应——以汪曾祺小说《受戒》为中心[J]
.当代作家评论,2006(2):30-37.
被引量:15
2
燕翰.《不要离开社会主义的坚实大地—评中篇小说〈飞天〉》[J].解放军文艺,1980,.
3
田均 梁康.《拨开用香烛编织的迷雾》[J].时代的报告,1980,.
4
李昕,张曙红.《不想我们的生活》,《中国青年报》1982年6月12日.
5
谷泥.《讴歌的是什么"新道德"?》,《文艺报》1980年6月26日.
6
胡耀邦.《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80年2月12日、13日)》[J].红旗,1980,.
7
.刘锡诚.《在文坛边缘上》,291-294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版.
8
靳凡.《彷徨·思考·创造—致〈公开的情书〉的读者》,《公开的情书》,十月文艺出版社.
9
王若望.《大胆和可贵的尝试—评〈啊,人……〉》[J].花溪,1980,.
10
王若水.《文艺与人的异化问题》[J].上海文学,1980,.
共引文献
205
1
杨希帅.
“新时期文学”:批评概念的浮沉与“当代文学”的结构变动[J]
.文艺争鸣,2022(10):85-90.
被引量:1
2
姜肖.
启蒙的分化:文学批评“后现代性”话语及其异质形态[J]
.文艺争鸣,2022(9):34-40.
3
王逸凡.
《公开的情书》校园油印本考释[J]
.文艺争鸣,2022(6):7-15.
被引量:3
4
毕光明.
先锋的另一面:平淡后面的沉痛——马原洪峰写什么[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9(2):1-7.
5
齐芮.
马原短篇小说的解构之思——以《冈底斯的诱惑》和《虚构》为例[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4):29-32.
被引量:1
6
刘成才.
藏地故事的在地性与汉语叙事新美学——论万玛才旦的汉语小说[J]
.阿来研究,2023(2):111-120.
7
张清华.
从这个人开始——追论1985年的扎西达娃[J]
.南方文坛,2004(2):32-37.
被引量:35
8
杨胜刚,黄毓.
批评怎样对文学负责——怀念《无边的挑战》[J]
.南方文坛,2004(3):45-49.
被引量:4
9
程光炜.
“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J]
.山花,2005(11):121-132.
被引量:21
10
张婷婷.
历史的巧合与误读——“解构文论”在当代中国[J]
.东南学术,1999(5):23-28.
同被引文献
77
1
韩少功,李建立.
文学史中的“寻根”[J]
.南方文坛,2007(4):74-79.
被引量:29
2
刘复生.
先锋小说:改革历史的神秘化——关于先锋文学的社会历史分析[J]
.天涯,2009(4):194-200.
被引量:3
3
程光炜.
由先锋小说的“改写”现象说起——我看苏童小说《妇女生活》[J]
.长城,2010(3):155-163.
被引量:3
4
张法.
伤痕文学:兴起、演进、解构及其意义[J]
.江汉论坛,1998(9):58-62.
被引量:24
5
郭银星.
《棋王》和《小鲍庄》[J]
.文艺评论,1986(4):69-74.
被引量:4
6
毛时安.
真理,在矛盾的陈述中展开——吴亮、《对话》及其他[J]
.文艺评论,1986(1):53-56.
被引量:1
7
晓丹,赵仲.
文学批评:在新的挑战面前——记厦门全国文学评论方法论讨论会[J]
.文学评论,1985(4):46-51.
被引量:15
8
吴亮.
什么是艺术感觉?——一个沉湎于思考的艺术家和他友人的对话(四)[J]
.文艺评论,1985(4):23-28.
被引量:5
9
李复威.
回首十年:当代人的历史职责——主编“八十年代文学新潮丛书”启示[J]
.中国图书评论,1993(3):91-92.
被引量:1
10
陈晓明.
最后的仪式——“先锋派”的历史及其评估[J]
.文学评论,1991(5):128-141.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6
1
李云.
历史记忆的文学阐释——围绕《棋王》的前前后后[J]
.当代文坛,2010(1):54-61.
被引量:5
2
乐绍池.
“1980”是如何通向“1990”的?——对先锋小说兴起与衰落的再解读[J]
.南方文坛,2017(2):29-36.
3
谢俊.
徐迟的策略:重探八十年代初的美学与现代性问题[J]
.文艺评论,2017(9):13-23.
被引量:4
4
杨雷.
由“新潮”而“先锋”——论先锋小说选本出版的历史演变[J]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2(3):92-102.
被引量:1
5
余竹平.
先锋批评与文学性的重构——以上海先锋批评群体为中心[J]
.当代文坛,2023(6):41-46.
被引量:2
6
刘雪琛,杨晓帆.
“社会历史意义上的写作”与“确定性寻求”——论批评家吴亮1980年代的“两次出场”[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1):36-45.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马晓雁.
“吃相”遮蔽下的“世相”与“真相”——再读阿城的《棋王》[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31-34.
被引量:7
2
金永兵.
文学定义嬗变的文化分析——近70年文学理论发展的一个考察[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33(6):1-11.
被引量:2
3
刘雅.
文化命运的关注与思考——《棋王》与《象棋的故事》[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1):111-115.
4
唐诗人.
“现代派”论争与现代批评伦理的确立[J]
.南方文坛,2020(4):122-129.
被引量:1
5
王思远.
“蒸汽机隐喻”:1980年代文学的现代性想象[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5):38-46.
被引量:2
6
丁咚.
试论阿城《棋王》的寻根意识[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10):122-124.
被引量:1
7
徐欣雨,张成华.
论寻根文学的生成与文化意蕴——以《棋王》为例[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2(3):68-72.
8
陈若谷.
1970年代科学家形象及转型时期的叙述——重读徐迟《哥德巴赫猜想》[J]
.小说评论,2023(3):90-101.
被引量:1
9
王桂荣,刘佳慧.
孤勇者与寻梦者——余华、残雪先锋小说叙事比较谈[J]
.泰山学院学报,2024,46(2):68-73.
被引量:1
10
刘雪琛,杨晓帆.
“社会历史意义上的写作”与“确定性寻求”——论批评家吴亮1980年代的“两次出场”[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1):36-45.
1
凌宇.
沈从文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2):110-135.
被引量:18
2
编读随记[J]
.杂文月刊,2012,0(7):64-64.
3
新[J]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08(1):1-1.
4
徐文藻.
《夏河》创作感言[J]
.国画家,2012(1):14-14.
5
孙宜才.
摹写村街的心灵史——读柏祥伟的小说集《无故发笑的年代》[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10):10-12.
6
鄢烈山.
似对孩子实对大众[J]
.杂文选刊,2006,0(6):40-40.
7
姚济国.
论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造成的影响[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2):171-172.
被引量:19
8
王慧敏.
梦里花落谁逐流[J]
.山东文学,2009,0(2):55-57.
9
木梓.
“铲权”[J]
.时代青年(悦读),2011(11):29-29.
10
吴俊.
我喜欢她们的理由[J]
.作家,2005,0(5):28-29.
被引量:1
南方文坛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