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率、规律和意义。方法选择初诊ITP患儿273例,ITP的治疗随机分为2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组为治疗1组;泼尼松及氢化考的松为治疗2组。以血小板计数≥500×109/L(重复2次)为血小板增多。结果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率占11.7%,治疗1组发病率明显高于治疗2组(P<0.05),且出现时间早,2组出现血小板增多症的时间分别为(7.7±2.4)d和(9.8±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岁19例(59.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血小板计数有>1000×109/L4例,>700×109/L者均属治疗1组且<1岁的患儿;激素减量及停用后血小板降至300×109/L以内的时间分别(11.2±4.2)d和(6.5±2.5)d,治疗2组恢复较快(P<0.01)。结论ITP治疗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不少见,大剂量IVIG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有引起血栓的危险,应引起临床重视。
出处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473-475,共3页 Hebei Medical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4

共引文献87

同被引文献3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