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区域产业研究的理论进展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本文主要从区域产业研究角度,对国内当前关于区域产业集群理论、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理论、区域产业转移理论、区域竞争力理论等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理论前沿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作者
石碧华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50,共7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产业集群
区域分工
产业转移
区域竞争力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作者简介
石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北京100836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2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526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20
1
鲍永安.
区域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
.江海学刊,2005(4):79-83.
被引量:17
2
陈刚,陈红儿.
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微[J]
.贵州社会科学,2001(4):2-6.
被引量:60
3
陈刚,刘珊珊.
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
.当代财经,2006(10):91-96.
被引量:124
4
陈建军.
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
.中国工业经济,2002(8):37-44.
被引量:236
5
符正平.
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
.中国工业经济,2002(10):20-26.
被引量:247
6
黄善明.
论区域核心竞争力演变的生产力基础[J]
.云南社会科学,2004(4):47-50.
被引量:21
7
李仁安,徐丰.
区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2):96-98.
被引量:21
8
李小建,李二玲.
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
.中州学刊,2002(4):5-8.
被引量:74
9
卢峰.《产品内分工:一个分析框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讨论稿系列,No.C2004005,2004年.
10
芦岩,陈柳钦.
国内区域竞争力研究综述[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8(4):92-96.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212
1
王连月,韩立红.
AHP法在区域竞争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企业经济,2004,23(6):112-113.
被引量:22
2
张为付,张二震.
对提高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若干问题的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01(z1):5-13.
被引量:4
3
郑燕伟.
产业转移理论初探[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3):19-22.
被引量:23
4
盖文启.
谈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演变[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4(2):44-46.
被引量:6
5
朱康对.
经济转型期的产业群落演进——温州区域经济发展初探[J]
.中国农村观察,1999(3):37-43.
被引量:32
6
董明.
关于温州市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调查[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3):86-89.
被引量:8
7
王春光,JeanPhilippeBEJA.
温州人在巴黎:一种独特的社会融入模式[J]
.中国社会科学,1999(6):106-119.
被引量:85
8
李明欢.
“相对失落”与“连锁效应”:关于当代温州地区出国移民潮的分析与思考[J]
.社会学研究,1999(5):85-95.
被引量:63
9
郝寿义,成起宏.
上海等城市的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研究[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1-49.
被引量:46
10
徐明华.
温州模式发生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兼论过渡经济学相关的几个问题[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6(3):89-8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526
1
封凯栋,纪怡.
同一个世界,两种“开放式创新”?基于文献计量的比较分析[J]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21(2):43-66.
2
毛锦凰,喻亭.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转移新趋势与对策分析[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4):2-7.
被引量:7
3
Jhony Choon Yeong Ng,徐淑雅,贾良定.
模仿型和试错型造假模式:一项经典扎根理论的比较研究[J]
.南大商学评论,2020(1):120-141.
4
罗啸潇,王婷,廖斌.
我国产业集聚热点与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20,22(3):65-72.
5
吴利学,尹俊雅,鞠晶.
城市规模、资源配置与政府行为[J]
.产业组织评论,2019(4):99-132.
被引量:1
6
赵祥,曹佳斌.
地价扭曲、功能分工与城市群产业效率[J]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20(2):76-103.
被引量:3
7
张晓涛,易云锋.
外商直接投资对京津冀城市职能专业化的影响——基于价值链分工的视角[J]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19,0(4):145-166.
被引量:1
8
柏露露,刘昭,黄丹蕾,黎小元,阮庆.
“产业—空间—制度”视角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研究——以北部湾城市群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22(S01):308-314.
被引量:3
9
颜银根,王光丽.
劳动力回流、产业承接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J]
.财经研究,2020,0(2):82-95.
被引量:27
10
黎文勇.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3,32(1):40-50.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0
1
汪光焘,李芬,刘翔,高楠楠,高渝斐.
新发展阶段的城镇化新格局研究——现代化都市圈概念与识别界定标准[J]
.城市规划学刊,2021(2):15-24.
被引量:75
2
阿米泰·埃兹厄尼,张君一.
“再工业化”的由来[J]
.外国经济与管理,1980,2(10):1-2.
被引量:3
3
郑国,赵群毅.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51-54.
被引量:96
4
王能应.
论西部大开发与东西部经济互动[J]
.党政干部论坛,2000(12):12-14.
被引量:4
5
潘悦.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浪潮与东亚发展中国家(地区)面临的挑战[J]
.当代亚太,2006(6):37-44.
被引量:7
6
戴宏伟.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26(12):45-50.
被引量:56
7
彭连清,詹向阳.
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演变——以珠三角为例[J]
.当代经济研究,2007(5):48-51.
被引量:25
8
徐炳胜.上海产业转移效应研究.长三角,2009,3(1):1-7.
9
刘易斯.二元经济学[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0
Anwar Shah,春丽,恒甫.中国地区差异的经济分析[D].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引证文献
5
1
徐志新.
论东西部产业转移——兼谈西部地区的承接对策[J]
.中国经贸,2010(24):86-86.
2
魏晓洁,石碧华.
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J]
.生产力研究,2011(2):193-195.
被引量:8
3
程辞,郭爱君.
产业集群背景下产业转移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J]
.财会研究,2011(17):72-74.
被引量:3
4
周静.
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必要性与可能性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2,34(6):69-72.
被引量:5
5
江三良,张心怡,尹志勤.
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分析--基于产业协作角度[J]
.铜陵学院学报,2021,20(6):53-57.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王志远.
我国产业转移路径实现的博弈分析[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2,27(8):48-51.
2
李新安.
承接产业转移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1-5.
被引量:2
3
洪云宝,刘继伟.
中日国际产业转移的历程与条件比较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6):36-37.
4
陈荣辉,高扬.
台湾对大陆产业转移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台湾研究,2014(4):43-50.
被引量:1
5
左大杰,曾江,霍娅敏.
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综合运输系统发展对策[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5,13(1):7-12.
被引量:2
6
刘军跃,王海云,汪乐,苏莹.
产业集群转移研究综述[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29(4):42-48.
被引量:7
7
赵静.
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
.现代商业,2015(17):95-96.
8
孙明燕.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风险及应对[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0(6):216-218.
被引量:1
9
王海霞,黄卓.
兰白经济区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模式问题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6(1):45-49.
被引量:1
10
张赛赛.
关于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几点思考[J]
.西部皮革,2018,40(7):117-117.
1
滕堂伟.
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J]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1):7-10.
被引量:4
2
毛春元.
连云港市区域竞争力SWOT分析及提升对策[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2):38-41.
被引量:2
3
林冷梅,夏洪胜.
谈区域产业转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
.商业时代,2013(26):125-126.
被引量:2
4
侯小星,郑海静.
城市群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对策研究——以滇中城市群为例[J]
.全国商情,2008(B09):18-19.
被引量:6
5
李靖.
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研究综述[J]
.经济经纬,2009,26(5):56-59.
被引量:5
6
陈德宁.
区域竞争力理论的提出与发展[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21-24.
被引量:4
7
高煜.
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一体化:问题、障碍与对策[J]
.开发研究,2015(3):17-21.
被引量:3
8
魏敏,李国平.
区域竞争力的区位差异分析——兼论提高西部地区区域竞争力的途径[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9(6):68-72.
被引量:6
9
彭建强.
区域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的力作——评介《区域产业转移研究——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一书[J]
.经济与管理,2004,18(1):96-96.
10
李晓青,何玉身,曾晓妹.
略论粤湘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与承接[J]
.热带地理,2008,28(6):564-568.
被引量:3
广东社会科学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