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郑和谜题”:国家的贸易激励、选择权与制度冲突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5世纪初期的晚明中国曾面临一次重建全球经济联系的重大历史机遇,作为此间一个标志性事件,郑和的远航壮举并没有将中国经济带入新的全球化发展阶段,相反,随着郑和远航行动的戛然停止,晚明中国的经济体制变得更加封闭,由此留下一个长期令人困惑的"郑和谜题"。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深层因素的考察,发现极低的海外贸易财政贡献度决定了政府低落的海外贸易激励。基于此,在国家拥有海外贸易选择权的前提下,大规模的航海行动极易超越经济目标,此正是郑和航海未能产生长期贸易拓展效应的基本原因。如今,面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能否把握住机遇,仍将取决于国家主义和开放主义的结合以及国家和经济组织贸易激励的兼容。
作者 张杰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7,共9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5JJD790097)
作者简介 张杰(1965-),男,甘肃通渭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中国金融制度与金融发展,兼涉制度经济学、经济史。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Ebrey).《剑桥插图中国史》,赵世瑜、赵世玲、张宏艳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第155页.
  • 2威泽弗德.《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温海清、姚建根译,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6年,导言,第10-11页.
  • 3[英国]加文·孟西斯,鲍家庆译.《1421:中国发现世界》(2002)中译本.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年..
  • 4麦迪森(Angus Maddison).《世界经济千年史》,伍晓鹰、许宪春、施先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9页.
  • 5..美国《华尔街日报》,1999年1月11日.
  • 6.《中国分配采购合同的新艺术》[N].《参考消息》,1999年11月2日第8版.
  • 7单之蔷.运河毕竟不是海[J].中国国家地理,2006(5):18-18. 被引量:1
  • 8张杰.《两宋的商业精神与贸易机会》,未刊稿,2006年.
  • 9牟复礼(Frederick W.Mote),崔瑞德(Twitcher D.)主编.《剑桥中国明代史》,张书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537-538页.
  • 10罗兹·墨菲(Rhoads Murphey).《亚洲史》,黄磷译,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第309-310页.

二级参考文献8

共引文献58

同被引文献41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