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乳的制备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微乳是一种制备简单、热力学及动力学稳定的、液滴粒径小于100nm的特殊乳状液,作为药物载体,能够提高药物贮存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并且增加疗效。本文综述了微乳的制备方法及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作者
张蕾
周庆华
吕鑫
机构地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37-39,共3页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关键词
微乳
中药
表面活性剂
分类号
R978.2 [医药卫生—药品]
作者简介
张蕾(1977-),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药用物理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73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15
1
Hoar T P, Schulman J H. Transparent water- in- oil dispersions: the oleopathic hydro- micelle[J]. Nature, 1943, 152(102).
2
Danielsson I, LIndman B. The definition of microemulsion[J]. Colloids and Surfaces, 1981, 3(391).
3
陈宗淇 戴闽光.胶体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4
顾惕人 朱王步瑶.表面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0-33.
5
张正全,陆彬.
微乳给药系统研究概况[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32(3):139-142.
被引量:60
6
蒋才武,张丽霞,陈超球.
微乳液的微观结构、制备和性质[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4):30-33.
被引量:6
7
李干佐,郭荣,王秀文.
第一讲 微乳液的形成和相态[J]
.日用化学工业,1989,19(5):40-45.
被引量:16
8
王正平,马晓晶,陈兴娟.
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J]
.化学工程师,2004,18(2):61-62.
被引量:13
9
杨锦宗,兰云军.
微乳状液制备技术及其发展状况[J]
.精细化工,1995,12(4):7-10.
被引量:30
10
申进宝,欧阳五庆,安红丽,王俊,魏砚明.
绞股蓝微乳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51-1052.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00
1
沈兴海,王文清,顾国兴.
W/O型微乳液活化能和导电机理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14(5):717-719.
被引量:23
2
李干佐,林元,宋淑娥,周少玲.
表面活性剂复配对胶束和微乳液形成的影响[J]
.日用化学工业,1989,19(5):1-6.
被引量:16
3
李干佐,郭荣,王秀文.
第一讲 微乳液的形成和相态[J]
.日用化学工业,1989,19(5):40-45.
被引量:16
4
郭荣,王秀文,李干佐.
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与稳定理论(第二讲)[J]
.日用化学工业,1989,19(6):44-49.
被引量:13
5
陈宗淇,郝策,赵泽荣,祁琳,张洪林.
pH和盐类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微乳液的异常流变性影响[J]
.化学学报,1995,53(7):625-631.
被引量:10
6
李干佐,郝京诚,李方,刘尚营,汪汉卿.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J]
.物理化学学报,1995,11(6):553-557.
被引量:16
7
郭荣.
微乳液的特性与应用[J]
.江苏化工,1989(4):14-17.
被引量:13
8
林艳琼,甘勇,甘莉,王柏,陈欣欣.
地塞米松眼用微乳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5):358-362.
被引量:22
9
顾惕人 李外郎 等.表面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0
顾惕人.表面化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8-92.
共引文献
273
1
秦玉丽,杨俊杰.
绞股蓝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探讨[J]
.农技服务,2008,25(1):85-86.
2
刘玮琳,刘成梅,刘伟,陈红兰,刘建华.
O/W型中链脂肪酸微乳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6):102-105.
被引量:4
3
王笃政,王鹏,刘晓逾,向阳.
微乳化技术及应用进展[J]
.化工中间体,2011,7(9):6-8.
被引量:6
4
王金铃,孙进,何仲贵.
微乳及其在药学中应用[J]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09(4):356-364.
被引量:19
5
叶海英,张忠义.
常见载药微乳制剂及其特性[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1,25(S1):80-83.
被引量:5
6
谢鹤,周建平.
液体型缓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2004,28(10):441-446.
被引量:5
7
姚静,周建平,杨宇欣,平其能.
微乳对难溶性药物增溶机理的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6):495-498.
被引量:28
8
刘焕梅,沈长洲.
电滤灰吸附磺酸盐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J]
.化学世界,2002,43(2):72-74.
9
王正,赵行志,郭文静.
回收塑料-木材纤维复合材料的工艺及性能[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1):1-5.
被引量:23
10
师瑞,吴开春,吴道澄,宁晓暄,林涛,樊代明.
胃癌特异性纳米疫苗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5,12(1):9-1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5
1
白秀美.
影响医院制剂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2006,1(4):96-97.
被引量:2
2
张维清,程建峰,贺建荣,刘梅,覃华.
医院制剂生产管理的做法[J]
.医药导报,2002,21(S1).
被引量:1
3
李干佐,郭荣,王秀文.
第一讲 微乳液的形成和相态[J]
.日用化学工业,1989,19(5):40-45.
被引量:16
4
汪杨,吴伟,阙俐.
油-吐温-醇-水体系伪三元相图在自微乳化制剂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6):345-348.
被引量:45
5
杨锦宗,兰云军.
微乳状液制备技术及其发展状况[J]
.精细化工,1995,12(4):7-10.
被引量:30
6
李干佐,郝京诚,李方,刘尚营,汪汉卿.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J]
.物理化学学报,1995,11(6):553-557.
被引量:16
7
沈海蓉,李中东,钟明康.
阿托伐他汀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制备和评价[J]
.药学学报,2005,40(11):982-987.
被引量:25
8
潘国梁,贾晓斌,魏惠华,王勇.
药用微乳伪三元相图的几种制备方法比较研究[J]
.中国药房,2006,17(1):21-23.
被引量:61
9
秦承宽,柴金岭,陈景飞.
微乳液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山西化工,2006,26(6):21-25.
被引量:8
10
成晓静,刘华钢,赖茂祥.
莪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79-82.
被引量:45
引证文献
8
1
钟华,尹蓉莉,谢秀琼,周淑芳,文登福,袁龙,陈金玉.
莪术微乳凝胶的成型工艺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2010,25(5):523-526.
被引量:6
2
王云峰,孙丙政,黄聪,郭延红,杜薇.
浅谈微乳的研究进展[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9,26(6):53-56.
被引量:2
3
刘师卜,潘五九,张林,李轶.
中药微乳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
.黑龙江中医药,2012,41(1):56-57.
4
庞凤华,吴传斌,温恺嘉.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外用药制剂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
.今日药学,2012,22(9):573-576.
被引量:6
5
姚依婧,郭秉玉,韩静,李明,岑琴.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紫杉醇自微乳给药系统[J]
.中南药学,2014,12(11):1069-1072.
被引量:8
6
刘荻,马卓.
等温滴定微量热法在雷公藤红素微乳制备中的应用[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31(5):114-117.
被引量:1
7
余丹妮,王一淑,丛瑞,李丽君,魏琳文,吴钰珊.
三组分体系相图教学实验——微乳的制备[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24):59-66.
被引量:5
8
贾红静.
外用药制剂生产管理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应用[J]
.生物技术世界,2014,11(12):114-114.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胡嘉,王国著,陆飞,胡文昕,陈功.
基于STM32的控温微乳液相图自动化检测系统的研究[J]
.生命科学仪器,2023,21(4):62-68.
2
雷伟,林华庆,周小圆.
微乳液凝胶经皮给药新载体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2011,14(6):789-793.
被引量:1
3
刘洁,何军,张兵,杨亚妮.
注射用微乳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4):300-307.
被引量:10
4
杜成琨,吴春.
W/O型木犀草素微乳液的制备[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44-48.
被引量:4
5
李得堂,张丽娟,唐洪梅,蔡庆群,丘振文,闫雪,房财富.
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研究以肉桂油为模型药物的O/W型微乳[J]
.华西药学杂志,2012,27(6):623-626.
被引量:2
6
李明育.
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其评价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5):171-171.
被引量:10
7
余丹丹,邬瑞光.
等温滴定量热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18,49(22):5463-5467.
被引量:5
8
熊慧敏,杨响光,张琳.
积雪草苷微乳凝胶的制备与体外透皮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2019,34(1):27-32.
被引量:12
9
李永红.
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4(27):77-77.
10
庞凤华,邓子杰,邓小群,陈珊丽.
外用药物制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现状分析与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38-140.
被引量:2
1
恽杰.
微乳的制备与应用[J]
.北方药学,2011,8(8):40-41.
被引量:2
2
韩永龙,宋铁兵,姚晓影.
聚乙烯吡咯烷酮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
.中医药学报,2008,36(4):58-60.
被引量:9
3
张婷婷,杨蒙蒙,刘梅,张琰.
微乳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
.医药导报,2010,29(12):1617-1619.
被引量:4
4
任瑾,杜倩,艾凤伟,王杰.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开发[J]
.中成药,2015,37(2):392-396.
被引量:13
5
孙俊,陈志鹏,于永军,蔡宝昌.
微丸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4):92-95.
被引量:8
6
罗光荣.
家庭存药药性不同 贮法各异[J]
.家庭用药,2002(5):40-40.
7
麻同斌,洪阁,李松年.
口腔崩解片的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2009,28(7):891-893.
被引量:1
8
刘师卜,潘五九,张林,李轶.
中药微乳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
.黑龙江中医药,2012,41(1):56-57.
9
胡汉昆,吴菁,刘萍.
光阻法检查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时的影响因素[J]
.中成药,2003,25(3):257-257.
被引量:3
10
脂肪乳/碳酸氢钠注射液30项配伍须知[J]
.健康管理,2017,0(1):78-79.
中医药学报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