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教育应该纳入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能使他们从新的性别前提对不同性别产生更合理的性别期待和性别判断。同时,新的性别意识形成有利于来自少数民族社区的大学生带着新的性别理念回归社区、建设社区,促进民族社区的性别和谐发展。
出处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20-24,共5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Guizhou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基金
贵州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2006年立项课题
项目编号:0605176。
作者简介
李容芳(1982-),女(白族),云南大理人,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教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性别社会学、民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