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旱稻高山一号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屏县引进的旱稻高山一号在示范种植中表现出抗性强、品质优和产量高的特点,宜于水旱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张艳琼
唐文平
机构地区
贵州省玉屏县农业局农技推广站
出处
《农技服务》
2007年第6期4-4,6,共2页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关键词
旱稻
高产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1.6 [农业科学—作物学]
作者简介
张艳琼(1976-),女,侗族,贵州玉屏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2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罗炫兆,明方春.
高寒山区夏播旱稻新品种试验与评价[J]
.广西农业科学,2007,38(1):26-28.
被引量:2
2
黄立春,赵晓明,蔺聪,焦姣.
沈阳市水稻地膜覆盖旱管节水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83-384.
被引量:12
3
陈怀良,彭凯华,汪维志,李继勇,方兆武,郑效荣,黄敏,蒋存有.
早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55-56.
被引量:12
4
张燕之,王昌华,郑文静,滕国锋,周毓珩.
旱稻新品种旱403选育及栽培技术[J]
.辽宁农业科学,2006(4):53-54.
被引量:2
5
丁涛,秦玉金.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效益及生育特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37-3338.
被引量:58
6
廖必长,吴利兵.
超级水稻Ⅱ优明86强化栽培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52-2352.
被引量:9
7
蔡志刚.
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5-77.
被引量:47
8
李新.
旱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新疆农业科技,2005(6):10-10.
被引量:3
9
钱建龙,朱惠忠.
旱稻新品种种植比较试验[J]
.上海农业科技,2004(5):107-108.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刘会桃,王建龙.
氮肥施用量对超高产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初报[J]
.湖南农业科学,2004(6):32-32.
被引量:2
2
王之旭.
水稻地膜覆盖旱管节水栽培技术要点[J]
.垦殖与稻作,2006(2):30-31.
被引量:3
3
顾克礼.观代生态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
蒋植宝,温春梅,洪忠廉,顾克礼.
超高茬麦套稻栽培的实践意义及作用[J]
.农业与技术,1997(6):4-5.
被引量:3
5
李经勇,任天举,唐永群.
再生稻产3.75t/hm^2栽培技术“规范”中试效果及其分析[J]
.杂交水稻,1998,13(3):17-20.
被引量:6
6
顾克礼.
超高茬麦田套稻高产高效实用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1999(5):4-5.
被引量:1
7
都基琦,马日亮,王德祥,李德文,李世杰,李宗志,李虎.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2000(2):12-13.
被引量:2
8
张旭,郑爱军,张洪成.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的起源技术优势及应用现状[J]
.天津农林科技,2000(3):31-33.
被引量:4
9
汪晓春,刘军.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的抗旱节水效应[J]
.湖北农业科学,2001,40(1):8-11.
被引量:13
10
唐祖荫,张征兰.
再生稻几个生态生理问题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1991(5):1-5.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127
1
田泽勤.
再生稻在莫桑比克的栽培实践[J]
.湖北农业科学,2020(S01):278-278.
被引量:1
2
吕宏高.
陆稻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1).
3
李世峰.
水旱两用稻绿旱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12):2-2.
4
王进刚.
杂交稻两优培九在晋江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7(12):3-3.
5
孔祥侠.
浅析棠张镇杂交水稻减产的原因及对策[J]
.农技服务,2007,24(12).
6
伍正志.
不同播期和育苗方法对机插秧苗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07,24(12).
被引量:2
7
胡胜辉,程华九.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对比校正试验应用效果及分析[J]
.农技服务,2007,24(12):57-57.
被引量:5
8
殷爱国,杨波.
缓/控释肥料在低产水稻田上的肥效试验[J]
.农技服务,2007,24(12):58-60.
被引量:2
9
林碧英.
邵武直播稻栽培技术推广现状与前景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30-1630.
被引量:9
10
石启敏,彭乃高.
水稻两段育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2):4-5.
被引量:13
1
曾祖俊,庞良玉.
稻田水旱两熟及新三熟小麦轮、连作效应分析——“成都平原稻田水旱两熟及新三熟定位试验”第一报[J]
.西南农业学报,1991,4(2):43-47.
被引量:4
2
张增根,李土林,王铸庭,吴春龙.
水旱种植分开,麦草双获高产[J]
.上海农业科技,2000(4):40-40.
3
武高潮,陈洁,郭晓晨,侯伟,杜文军,王刚.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宝麦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13(9):146-148.
4
任瑞玉,何继红,董孔军,杨天育.
高蛋白丰产抗病谷子新品种陇谷10号及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08(7):71-72.
被引量:2
5
蒋永宁,周红亚.
江苏省水稻机械化水旱直播试验示范[J]
.农机推广,2000(6):21-21.
6
解振强,王永平,罗先进.
稻草包芯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14,55(3):323-325.
7
犹书金.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性状比较[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4):100-100.
被引量:1
8
骆文忠,言建良.
稻经轮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上海蔬菜,2008(5):10-11.
9
季章定.
麦套稻生产试验初报[J]
.扬州科技,1996,4(3):45-46.
10
杨春沅,任业军,朱金凤.
“稻-油”两熟栽培的效益及技术要点[J]
.作物研究,2002,16(3):144-145.
被引量:4
农技服务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