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氮肥施用量对超高产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初报
被引量:
2
Effects of nitrogen on the yield of recycled r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就不同用量的尿素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尿素75~150kg的范围内,再生稻的产量与尿素的用量成正比,其中以每公顷施150kg尿素作促芽成苗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比不施尿素(CK)的增产22 6%,其增产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
作者
刘会桃
王建龙
机构地区
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32-32,35,共2页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92-01-001)
关键词
超高产
再生稻
壮芽肥
用量
产量
分类号
S51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8
参考文献
2
1
禹盛苗,许德海.
优质早籼嘉早935抛栽产量超7.5t/hm^2的生育特性及其关键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1999,40(2):59-61.
被引量:3
2
李必好.
培两优288作中稻——再生稻示范种植及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3,9(2):38-3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曹达才.
培矮64S/E32“一季加再生”示范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1,16(3):37-38.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3
1
殷凤生,祖朝龙,杨华应,徐经年,季学军,徐玉亮.
皖南双季稻区烟稻轮作生态环境的配套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1):129-131.
被引量:4
2
杨东,董瑞霞,张水金,谢鸿光,涂诗航,郑家团.
再生稻生产效益与栽培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9):28-30.
被引量:21
3
黄发有.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3):33-3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
1
赵子祥.
水稻高温热害的预防及减灾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05(9):37-37.
被引量:4
2
潘熙曙,胡定汉,李迎征,李儒庆,张建勋.
水稻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的发生特点及预防措施[J]
.中国稻米,2007,13(6):52-54.
被引量:23
3
刘伟昌,张雪芬,余卫东,杜子璇,刘忠阳.
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54-6457.
被引量:19
4
李经勇,任天举,唐永群.
再生稻产3.75t/hm^2栽培技术“规范”中试效果及其分析[J]
.杂交水稻,1998,13(3):17-20.
被引量:6
5
唐祖荫,张征兰.
再生稻几个生态生理问题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1991(5):1-5.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2
1
蔡志刚.
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5-77.
被引量:47
2
樊宏友.
水稻高温热害发生特点及防补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4(9):97-9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田泽勤.
再生稻在莫桑比克的栽培实践[J]
.湖北农业科学,2020(S01):278-278.
被引量:1
2
吕宏高.
陆稻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1).
3
王进刚.
杂交稻两优培九在晋江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7(12):3-3.
4
孔祥侠.
浅析棠张镇杂交水稻减产的原因及对策[J]
.农技服务,2007,24(12).
5
伍正志.
不同播期和育苗方法对机插秧苗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07,24(12).
被引量:2
6
胡胜辉,程华九.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对比校正试验应用效果及分析[J]
.农技服务,2007,24(12):57-57.
被引量:5
7
殷爱国,杨波.
缓/控释肥料在低产水稻田上的肥效试验[J]
.农技服务,2007,24(12):58-60.
被引量:2
8
石启敏,彭乃高.
水稻两段育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2):4-5.
被引量:13
9
李德山,赵俊龙,张亚平,章小忠,陈中锦.
沿江高沙土地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初探[J]
.农技服务,2007,24(3):5-6.
被引量:2
10
刘爱中,邹冬生,周文新,梁养贤,刘飞.
再生稻源库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2):1-4.
被引量:4
1
铃木邦彦,张耀宏.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苹果生产上的应用[J]
.农业新技术新方法译丛,1996(4):6-8.
2
贾信荣.
不同时期喷施赤霉素对再生稻芽苗及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4):124-125.
被引量:7
3
王光明,刘保国,张修清,任昌福,黄友钦.
再生稻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86-391.
被引量:7
4
余海明.
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的促芽效果研究[J]
.再生稻,1996(2):39-42.
5
为农.
香椿的促芽栽培[J]
.农家参谋,2001(10):17-17.
6
伍爱喜,易莲英,孙玉姣.
不同促芽肥施用时期对再生稻产量影响初报[J]
.广西农学报,2016,31(4):12-14.
被引量:1
7
余海明,严振忠,周明.
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的促芽效果及产量影响分析[J]
.杂交水稻,1997,12(2):41-42.
被引量:1
8
吉中贵,邓相秋,何花强,张建奎,孙海艳.
抛栽密度与促芽肥用量和化学促芽剂对中稻—再生稻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109-113.
被引量:5
9
任天举,邹亚兰.
头季稻氮以施和技术与促芽肥的配合效应研究[J]
.再生稻,1995(1):18-24.
10
任天举,李经勇.
保芽及促芽肥^15N对中稻—再生稻的生理效应初探[J]
.再生稻,1995(1):25-29.
被引量:5
湖南农业科学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