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我国高新区评价指标与方法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对国家高新区评价的研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在高新区新的历史使命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作者
邵学清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58,共5页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评价体系
分类号
F276.44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
邵学清(1972-),男,湖南益阳人,博士,研究方向:科技政策、风险管理与精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7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349
同被引文献
175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77
参考文献
23
1
曹俊文,徐莉.
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3):19-23.
被引量:15
2
陈益升,欧阳资力,陆容安.
国家高新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科研管理,1996,17(6):1-7.
被引量:27
3
窦江涛,綦良群.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科技与管理,2001,3(1):9-11.
被引量:17
4
范柏乃,房定坚.
国家高新区投资软环境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与实证筛选[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5):57-63.
被引量:25
5
范柏乃.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3,21(6):667-671.
被引量:56
6
何伟军,朱春奎,聂鸣,黄花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实力的综合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8):66-68.
被引量:10
7
黄宁燕,梁战平.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状况及趋势——聚类分析评价研究[J]
.科学学研究,1999,17(2):79-88.
被引量:24
8
李金华.
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评价系统研究[J]
.统计与预测,2000(6):14-16.
被引量:19
9
李军.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评价理论分析与指标体系[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9(5):68-73.
被引量:15
10
李琳,陈晓红.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05,20(3):57-61.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77
1
王学伟.
论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化功能开发[J]
.南开经济研究,1998(S1):40-43.
被引量:4
2
陈益升,欧阳资力,陆容安.
国家高新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科研管理,1996,17(6):1-7.
被引量:27
3
焦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
包昌火.情报研究方法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5
周理 宋化民.深圳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后续研究(内部研究报告)[J].-,1998,.
6
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指标[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7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统计信息中心.1989-1998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统计资源汇编[J].-,1999,.
8
中国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研究报告[J].-,1996,.
9
华宏明 郑绍濂.高新技术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10
.53个高新区所在市市长聚会武汉[N].科技日报,2001—09—17.
共引文献
349
1
李启航,黄璐,张少辉.
国家高新区设立能够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261个地级市TFP分解数据的路径分析[J]
.南方经济,2021(3):54-72.
被引量:20
2
王澜,殷萍.
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J]
.科教文汇,2007(8).
3
常玉,卢尚丰,刘显东.
西部1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3,21(z1):296-299.
被引量:17
4
陈萍,贾志永,龚小欢.
基于投入产出指数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8,26(S2):501-505.
被引量:19
5
许馨文,张宝雷,许馨艺.
一种国家级开发区的聚类方法初探[J]
.统计与管理,2009(1):63-64.
被引量:1
6
秦建玲,贾旭光.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筛选[J]
.消费导刊,2008,0(12):174-175.
被引量:1
7
侯媛媛,刘云.
高新区创新国际化运行机制及绩效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13,21(S2):720-725.
被引量:4
8
钟源,欧阳东,雷俊.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转型动力机制与路径模式研究[J]
.规划师,2013,29(S3):5-9.
被引量:4
9
聂巧平,朱明君.
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化状况的实证分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2(2):1-5.
10
梅姝娥,仲伟俊,胡义东.
“二次创业”阶段我国高新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04,17(4):15-19.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175
1
万晓玲.
我国高新区扩散力与腹地经济互动的实证分析[J]
.系统管理学报,2007,16(S1):102-106.
被引量:9
2
肖洪钧,姜照华,刘媛.
高新技术园区投入产出综合实力评价[J]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32-135.
被引量:5
3
李韧,姚淑梅,单珊.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生态工业园评价与管理[J]
.环境工程,2009,27(S1):480-483.
被引量:1
4
安士伟,贾学峰.
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空间布局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7):144-145.
被引量:13
5
朱华晟.
世界三大高科技园区最新发展态势及启示[J]
.中国高新区,2004(9):68-72.
被引量:2
6
梅姝娥,仲伟俊,胡义东.
“二次创业”阶段我国高新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04,17(4):15-19.
被引量:12
7
马海敏,武克华,张召堂.
新时期我国开发区的宏观政策选择[J]
.经济前沿,2004(10):35-38.
被引量:1
8
范柏乃,房定坚.
国家高新区投资软环境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与实证筛选[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5):57-63.
被引量:25
9
赵玉林,汪芳.
高新技术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6):37-39.
被引量:21
10
李琳,陈晓红.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05,20(3):57-61.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9
1
杨建斌.
生态工业园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302-304.
2
胡树华,王松,解佳龙,王姣.
基于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的国家高新区非均衡评价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4):111-115.
被引量:3
3
牟仁艳,解佳龙,胡树华.
基于“三力模型”的国家高新区发展非均衡评价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0):104-109.
被引量:8
4
胡树华,解佳龙,王松,王姣.
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研究[J]
.软科学,2011,25(5):53-56.
被引量:25
5
解佳龙,胡树华,蒋园园.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空间分异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2):101-108.
被引量:23
6
汪海凤,赵英.
我国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因子聚类分析[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31(2):270-278.
被引量:35
7
刘瑾,耿谦,王艳.
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模式及其规划策略——以济南高新区东区为例[J]
.规划师,2012,28(4):58-64.
被引量:143
8
沙德春.
硅谷指数与中国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2(12):74-81.
被引量:20
9
何慧芳,胡品平.
广东省高新区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96-99.
被引量:3
10
赵冰,张东生.
国内外高新区研究热点综述[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5(1):80-84.
二级引证文献
277
1
白宝光,范清秀,朱洪磊.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新区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50(3):154-163.
被引量:5
2
陈任艳.
漳平市构建“产城人”融合发展体系的对策建议[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0):207-208.
被引量:1
3
胡先杰,姜琴,陆红姝,苏思骐,朱琳.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
.科技促进发展,2022,18(2):196-202.
被引量:5
4
李帅,彭震伟.
特色小城镇产镇融合的影响要素与实施路径——以丁蜀特色小城镇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23(1):111-118.
被引量:3
5
王勇,杨崇圣,陈美瑛.
我国园区经济的形态演进与政府作用变迁[J]
.创新与创业管理,2020(1):122-135.
被引量:1
6
任峰,郭凯,李政来,郭大奇.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J]
.规划师,2020(S01):47-52.
被引量:3
7
李文彬,陈浩.
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
.城市规划学刊,2012(S1):99-103.
被引量:261
8
刘畅,李新阳,杭小强.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J]
.城市规划学刊,2012(S1):104-109.
被引量:131
9
孟凡生,李美莹.
我国能源供给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研究[J]
.科研管理,2014,35(9):50-57.
被引量:6
10
胡树华,解佳龙.
基于“三力模型”的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异化评价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1(7):80-86.
被引量:11
1
马成文,吴杨.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J]
.浙江统计,1997(11):22-24.
2
谷兴荣.
科技成果的社会历史影响的评价指标与方法[J]
.科技管理研究,1994,14(2):17-20.
被引量:1
3
简兆权,叶冠林.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制药企业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53-57.
被引量:10
4
周宏山,吴诣民,路维春.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J]
.经济问题,2003(12):2-4.
被引量:37
5
周莉,蒲勇健.
基于相对业绩比较的经营者绩效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6):28-32.
被引量:9
6
刘序,肖广江,雷百战,张金鸽.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项目评价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6,36(1):90-94.
被引量:1
7
万文钢,余天京,刘文汉,邓仁杰,王劲,肖圣喜,杨爱丽,朱永明.
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实务研究——多维度拓展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空间[J]
.中国内部审计,2015(2):52-57.
被引量:9
8
罗锋,郑凡,洪保民.
管道项目目标实现程度评价指标与方法探讨[J]
.石油规划设计,2010,21(2):5-8.
被引量:2
9
邓立治,杨洁冰,何维达.
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差距与展望[J]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62-65.
被引量:7
10
郭莹.
六西格玛项目选择文献综述[J]
.商场现代化,2010(30):102-103.
中国科技论坛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