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日本裁判员制度之理性分析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国民参与审判活动是民众对法官行使司法权的一种制衡,是实现司法民主化的重要保障。日本此次通过的《关于裁判员参加刑事审判法》亦是为了确保参与审判的国民真正享有作为审判人员的应有权利,实现民众对职业法官权力行使的制约。笔者于文中对日本裁判员的权利、选任程序及审理案件的范围进行了分析,以期益于我国人民陪审制度之改革。
作者
房国宾
机构地区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理论界》
2007年第4期207-210,共4页
Theory Horizon
关键词
裁判员制度
评析
构想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作者简介
房国宾(1969-),男,河南平舆人,西南政法大学讲师,法学硕士。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程德文.
中国陪审制度改革的前景与出路[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30-37.
被引量:8
2
[法]托克维尔(Tocqueville,O·de) 著,董果良.论美国的民主[M]商务印书馆,1988.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王敏远.
中国陪审制度及其完善[J]
.法学研究,1999,21(4):23-46.
被引量:139
2
熊秋红.
司法公正与公民的参与[J]
.法学研究,1999,21(4):47-64.
被引量:81
3
孙斌.
英国陪审制度今昔[J]
.比较法研究,1991,5(4):42-46.
被引量:12
4
苏力.
法律活动专门化的法律社会学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1994(6):117-131.
被引量:94
5
宋冰 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6
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7
哈罗德·伯曼.美国法律讲话[M].陈若桓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203.
8
蒂里切夫.苏维埃刑事诉讼[M].法律出版社,1984.
9
刑事诉讼法讲义编写组.刑事诉讼法讲义[M].法律出版社,1983.
10
程味秋.西方国家刑事诉讼法概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
7
1
毛颖颖.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陪审制度[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8-21.
2
李超玲,钟洪.
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分析[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3):108-110.
被引量:1
3
周海燕.
再论陪审制度[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127-128.
被引量:1
4
刘晴辉.
对中国陪审制度的实证研究——以某市基层法院为视角[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32-138.
被引量:16
5
房国宾.
德、日两国民众参与刑事审判制度比较研究[J]
.世纪桥,2007(1):56-58.
6
戈琳,丁毅明.
论我国陪审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
.今日科苑,2007(8):109-110.
7
陈爱武.
陪审制度的法哲学思考[J]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2):52-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刘晴辉.
对人民陪审制运行过程的考察[J]
.北大法律评论,2007,8(1):15-38.
被引量:25
2
吴丹红.
中国式陪审制度的省察——以《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研究对象[J]
.法商研究,2007,24(3):130-137.
被引量:70
3
冷罗生.
日本裁判员制度的理性思考[J]
.太平洋学报,2007,15(7):16-23.
被引量:4
4
田口守一,张凌.
日本裁判员制度的创设与证据法的变动[J]
.证据科学,2008,16(5):561-56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王迎龙.
日本裁判员制度——通往司法民主的桥梁[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2):78-8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王丝雨.
英美陪审制的大众化与精英化之谈——兼议对我国人民陪审制下陪审员选择之借鉴[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22):101-102.
2
陈颖,黄晋.
域外陪审制度历史渊源考辨[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4(4):73-78.
3
张瀚文.
陪审员事实裁判模式的域外考察与本土展开[J]
.世界社会科学,2025(1):186-208.
1
田口守一,付玉明.
日本裁判员制度的意义与课题[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30(1):195-200.
被引量:7
2
孙晶晶.
日本裁判员制度及其对刑事司法的影响[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1-55.
3
孙晶晶.
日本裁判员制度及其对刑事司法的影响[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97-101.
被引量:1
4
王迎龙.
日本裁判员制度——通往司法民主的桥梁[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2):78-83.
被引量:3
5
王由酉.
关于日本反对裁判员制度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2):64-64.
6
尹琳.
日本裁判员制度的实践与启示[J]
.政治与法律,2012(1):134-142.
被引量:5
7
冯涛.
日本裁判员制度及对我国陪审制度的借鉴意义[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5):45-48.
被引量:6
8
丁相顺.
日本“裁判员”制度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其特征[J]
.法学家,2007(3):140-146.
被引量:16
9
周茂雄.
日本裁判员制度及对我国陪审制度之借鉴[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5(2):85-92.
被引量:7
10
牟绿叶.
日本裁判员制度的反思——以制度外因素为视野[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20(6):3-5.
被引量:1
理论界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