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永恒的冲突:人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试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实质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安娜·卡列尼娜,追求凸现人性、张扬人性,追求“人性”的解放,但是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不同时代的社会性因其社会先进与否或多或少地限制了人的人性,一个具有先进性的时代是不会出现悲剧的,相反,落后的时代必然产生悲剧,安娜·卡列尼娜就是时代的牺牲品。
作者
欧阳琼晖
机构地区
湖南怀化工业学校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3期59-60,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人性
社会性
矛盾
悲剧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2
1
李娥兰.
叛逆女性悲剧命运解源——安娜·卡列尼娜与蘩漪形象之比较[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S1):123-126.
被引量:2
2
解少华.
浅谈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J]
.电影文学,2007(14):78-79.
被引量:7
3
肖巍.
性别与超越:关怀伦理学的两种模式[J]
.妇女研究论丛,1999(2):45-48.
被引量:7
4
孙彩霞.
安娜悲剧的多重解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204-205.
被引量:2
5
努丽亚.
列夫·托尔斯泰和《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形象的悲剧意识透析[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13(2):65-67.
被引量:4
6
徐海莺.
从安娜之死看小说人物的情感结构[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62-64.
被引量:2
7
赵光慧.
叙事作品人物文化身份的多重性探析——从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与文化身份的关系谈起[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3):122-125.
被引量:13
8
赵萱.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悲剧根源的现代解读[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1):104-106.
被引量:20
9
张玉娟.
女性意识的萌芽与失落——再析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成因[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1):78-84.
被引量:11
10
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
.外国文学研究,2006,28(2):8-17.
被引量:176
引证文献
8
1
周志霞.
安娜·卡列宁娜和林黛玉人物形象之比较初探[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6(2):23-24.
被引量:1
2
周红.
“火车”意象的影像文化内涵——影片《周渔的火车》和《安娜·卡列尼娜》情爱观读解[J]
.电影文学,2011(24):74-75.
被引量:1
3
段莉.
《安娜·卡列尼娜》婚姻悲剧思考[J]
.芒种(下半月),2013(6):66-67.
4
刘子桐.
一株凋谢的鸢尾花——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分析[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12):102-102.
5
刘超杰,哈勒琴科.叶莲娜.弗拉基米罗夫娜.
当代中国大学生读者群体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人物形象分析及对其悲惨命运的探讨——以21世纪中国学术界的研究和反馈为背景[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3):73-75.
被引量:1
6
谢爱民.
女性主义建构的表象化——新版《安娜·卡列尼娜》评析[J]
.电影评介,2017(20):41-43.
被引量:2
7
张婷.
重塑安娜:列夫·托尔斯泰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伦理选择[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5,36(2):113-121.
8
韩家胜,康佳琼.
探析《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缘由[J]
.语文建设,2014(05X):54-5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杨穆龙.
林黛玉形象比较研究述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2):15-19.
被引量:1
2
刘超杰,哈勒琴科.叶莲娜.弗拉基米罗夫娜.
当代中国大学生读者群体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人物形象分析及对其悲惨命运的探讨——以21世纪中国学术界的研究和反馈为背景[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3):73-75.
被引量:1
3
董媛.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人物形象分析[J]
.新作文(教研),2017,0(12):90-91.
被引量:1
4
董媛.
试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色彩[J]
.新作文(教研),2017,0(12):93-93.
5
邹毅.
乔·赖特导演电影艺术创作特征研究[J]
.电影文学,2021(14):101-103.
6
杨航,沈丽萍.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里的“她视角”——以《幸福到万家》为例[J]
.电影评介,2022(16):77-80.
7
曾楷越.
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铁路景观[J]
.中国民族博览,2023(17):20-23.
8
张一戈.
精神分析解读《安娜·卡列尼娜》之卡列宁[J]
.中国文艺家,2018,0(1):112-112.
1
李疆彤.
论盖茨比的双重性格[J]
.柳州师专学报,2004,19(2):31-33.
被引量:2
2
何辉斌.
冲突与意境——论中西文学的不同审美追求[J]
.文艺理论研究,2000(4):2-8.
被引量:11
3
王燕芸,刘晨.
风景这边独美——论《边城》的双重美学意蕴[J]
.文学界(理论版),2011(5):5-5.
被引量:2
4
陈玲玲.
试论《俄狄浦斯王》[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10):190-190.
5
王晓君.
析包法利夫人悲剧的实质[J]
.管理观察,2009(35):95-96.
6
吴志专.
一个关于梦的悲剧——评《推销员之死》[J]
.黄山学院学报,2005,7(2):113-114.
被引量:1
7
向二兰.
缅怀昨日,埋葬今朝——从埃米莉的悲剧人生谈起[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9(5):65-66.
被引量:1
8
赵梓杉.
浅谈《安娜·卡列尼娜》[J]
.世纪桥,2014(2):71-72.
9
周招芬.
试论《安娜·卡列尼娜》[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79,3(2):62-69.
10
陈煊赫.
从《安娜一卡列尼娜》谈谈女性主义[J]
.中国文房四宝,2013(7):59-59.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