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内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分析1997-2005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有关国内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的文献资料,对学校体育比较的现状(课程目标、大纲和教学内容、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评价)进行综述,指出了国内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
杨峰
机构地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出处
《贵州体育科技》
2006年第4期70-73,共4页
Guizhou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比较
研究
现状
分类号
G807.0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27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14
1
兰自力,谢军,骆映.
海峡两岸学校体育比较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1):24-27.
被引量:7
2
张勇,刘全,张锐,胡琪.
中外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大纲的比较与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85-386.
被引量:24
3
李建军.
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日本保健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42-46.
被引量:17
4
张细谦,曾怀光,韩晓东.
中日美体育学习评价的比较[J]
.体育学刊,2001,8(6):80-83.
被引量:46
5
陆淳.
中、日、德三国学校体育的比较[J]
.体育学刊,2001,8(5):115-117.
被引量:19
6
李林,倪才华,张小红.
中国——博茨瓦纳两国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比较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2):114-117.
被引量:8
7
沈贵庆,李静波,杨学明.
香港与内地的大学体育之比较[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4):64-66.
被引量:9
8
王 健.
中、日、澳3国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0,21(4):52-55.
被引量:12
9
王健.中、澳初中体育课程方案比较[J]体育与科学,1999(04).
10
李树屏,洪友廉,陆子聪,俞丽萍,魏家骏.
内地和香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比较[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1):78-81.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兰自力,赵克.
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3):22-23.
被引量:131
2
高峡.
当前日本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及其特点[J]
.课程.教材.教法,1999,19(6):52-58.
被引量:24
3
司荫贞.
日本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小学教育内容和课程改革[J]
.比较教育研究,1999(2):29-33.
被引量:12
4
汪霞.
八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课程改革轨迹[J]
.比较教育研究,1998(2):37-40.
被引量:4
5
陈俊钦,黄汉升,梅雪雄,林取用,洪泰田,余奎康,许红峰.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J]
.体育科学,1997,17(5):31-35.
被引量:78
6
项世新,高原,D.巴特利,S.威尔科克斯.
中美本科体育师范教育的比较研究[J]
.体育科学,1997,17(2):11-18.
被引量:25
7
刘永东,王剑君.
体育进步分评价法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2,12(2):103-107.
被引量:9
8
李鹏,马维平.
亚欧美部分国家学校体育之比较[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3(4):176-180.
被引量:2
9
魏伟.
中德学校体育比较[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3):54-55.
被引量:4
10
周在平,白约翰.
粤港澳台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的比较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6,16(2):7-13.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27
1
张越博.
试析中日两国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差异[J]
.运动精品,2020(3):27-27.
被引量:1
2
赵妤.
中、美、日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S1).
被引量:8
3
刘明辉,刘英杰.
厦门与台湾体育交流合作的发展愿景及对策[J]
.体育科学研究,2008,12(2):5-8.
被引量:4
4
陈志伟,林顺英,柯惠芬,曾秀端.
大陆、台湾、香港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之比较[J]
.体育科学研究,2008,12(2):71-74.
被引量:7
5
贾爱萍,李卫.
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再思考[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4):106-107.
被引量:1
6
苏平,宋允清,郭小琳.
韶关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12):98-102.
7
曹曼莉.
学生体育学习进步度评价谈略[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4(1):76-79.
被引量:5
8
刘胜兵.
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
.当代体育科技,2011,1(3):44-45.
9
王晓宇,刘齐.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体育世界,2011(8):81-82.
10
张惠兰.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
.大家,2011(3):126-12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4
1
赵妤.
中、美、日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S1).
被引量:8
2
魏伟.
中德学校体育比较[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3):54-55.
被引量:4
3
陈支越.
国外学校体育对我国未来10年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47-48.
被引量:6
4
吴永刚,崔旭艳.
中外十种常用体育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5):54-56.
被引量:13
5
石岩,雷爱丽.
中外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及中国体育教学模式建构的缺失[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89-92.
被引量:19
6
李冰,姜军.
中日美三国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J]
.平原大学学报,2006,23(1):112-114.
被引量:8
7
俞爱玲.
加拿大学校“高质量的日常体育活动计划”的启示[J]
.体育学刊,2006,13(2):104-107.
被引量:8
8
李海峰.
美国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对我院体育教学的启示[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2(2):70-73.
被引量:7
9
李健,Hakan Larsson.
瑞典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J]
.体育教学,2006,26(6):41-42.
被引量:4
10
罗睿,张惠芳,胡娟娟.
从国外学校体育的比较中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1):71-7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蒋海龙.
中外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比较[J]
.中国学校体育,2008,27(9):77-78.
被引量:2
2
卢建碧.
浅谈小学体育改革的不足——比较中日小学体育[J]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4):44-44.
3
陈雁飞,韩兵.
基于学生视角的中瑞体育教学的比较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3):102-104.
被引量:2
4
尹树仁,袁淑娟,张鑫,张立杰.
从国外高校体育谈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体育课程构建[J]
.科技信息,2011(8):20-20.
被引量:1
5
刘日良.
中外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比较与分析——以中、美、日三国为例[J]
.青少年体育,2016(7):135-13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张鹏.
基于体育与健康理念的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探索[J]
.体育视野,2022(2):69-71.
被引量:5
2
李静,任娜娜,黄琴林.
幼儿园体育课运动量的调查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09(11):17-19.
被引量:10
3
陈亚仙,马勇.
论体育在中小学自护教育体系中的作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4):5-7.
被引量:3
4
荣银超.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体育元素[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19):87-87.
5
李玉兰.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12,9(11):85-87.
被引量:2
6
佘晶晶,蔡玉军,李凯,陈思同,庄萍.
全球学校体育对比及启示[J]
.体育学刊,2019,26(5):103-109.
被引量:10
7
谭乔尹,谢书青,邵伟德.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困境、成因与疏解[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4,36(2):171-179.
被引量:3
8
吴春明.
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综述[J]
.科教导刊,2016(5X):119-120.
被引量:2
9
于凤全.
中美日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
.体育风尚,2017,0(5):9-10.
1
杨峰.
国内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分析[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5):16-17.
2
邬燕红.
中国体育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
.湖北体育科技,2000,19(1):5-7.
被引量:4
3
廖培.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13(12):33-33.
4
李聪.
广东软式排球现状与发展前景的探讨[J]
.希望月报(上),2008,0(4):26-27.
被引量:1
5
顾雪.
浅论我国体育舞蹈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
.青年文学家,2012,0(9X):198-198.
被引量:1
6
李国庆.
集邮文献的经营现状与发展前景——集邮文献与文献集邮收藏系列谈(四)[J]
.集邮博览,2003(4):52-52.
7
谢明远.
舞龙运动在高校中推广的可行性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0(35):125-125.
8
黄浩.
杨扬高票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J]
.军迷世界,2010(4):28-29.
9
罗阳佳.
徐本力:学校体育仍是重中之重[J]
.上海教育,2007(01B):18-18.
被引量:7
10
廖培.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J]
.体育学刊,2005,12(4):28-31.
被引量:51
贵州体育科技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