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的价值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现代法治社会,符合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是认定犯罪的前提。但是,犯罪不仅仅是事实上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而且在危害性上是应当予以刑罚处罚的行为。为了将一些表面上符合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但实质上不属于应予刑罚处罚的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各国刑法在规定犯罪构成要件的同时,也都规定有阻却犯罪成立的要素。只有这些阻却要素不存在时,才能认定为犯罪,这些要素往往被称为犯罪阻却事由。由于立法者的理性所限,刑法不可能将所有阻却犯罪的事由都规定在刑法中。因此,在刑法理论上,还承认法律规定以外,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由法官自由裁量的阻却犯罪事由的情形,这些情形被称之为超法规的犯罪阻却事由。
作者 张军 彭之宇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S期61-62,共2页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许道敏.犯罪构成理论重构[J].中国法学,2001(5):103-116. 被引量:9
  • 2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393.
  • 3贵州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编.《少数民族地区案例选编》.梁治平著.《在边缘处思考》.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页.

二级参考文献9

  • 1[美]波斯纳 朱苏力译.《法理学问题》[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 2[意]杜里奥·帕多瓦尼 陈忠林译.《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95页以下.
  • 3高铭暄主编.《新中国刑法科学简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10页.
  • 4何炳松.《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
  • 5[德]李斯特.《刑法教科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 6林纪东.《法学通论》,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4年版,第89页.
  • 7林山田.《刑法特论》,台湾三民书局1981年版,第10—11页.
  • 8[日]大山弘.《责任的本质和机能》,载《中义胜先生古稀祝贺:刑法理论的探究》,成文堂(东京)1992年版,第122页.
  • 9陈兴良.犯罪构成的体系性思考[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6(3):46-66. 被引量:83

共引文献11

同被引文献29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