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消化性溃疡瘀血与活血化瘀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消化性溃疡瘀血与活血化瘀治疗的探讨刘绍能(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瘀血证,活血化瘀消化性溃疡(简称溃疡病)是指胃及十二指肠部的溃疡,此属中医学的“胃脘痛”范畴。从中医学的观点来看,溃疡病其病位在胃而与肝脾相关,溃疡的存在更...
作者
刘绍能
机构地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53-54,共2页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瘀血证
活血化瘀
分类号
R259.731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61
1
王欣,罗文.
胃乃安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4,5(5):37-37.
被引量:3
2
周殿元,张万岱,王继德,徐克强.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纪要[J]
.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1997,2(2):188-189.
被引量:40
3
李兆申,许国铭.
初发性和复发性胃溃疡粘膜血流量的变化[J]
.内镜,1993,10(1):13-15.
被引量:3
4
朱建平,李铎.
泰胃美维持治疗防止溃疡病复发的临床观察[J]
.上海医学,1993,16(9):543-543.
被引量:9
5
董明国,魏喜保.
抗溃疡方药实验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学报,1993,8(2):49-52.
被引量:34
6
张澍田,于中麟,王宝恩.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某些新进展[J]
.中级医刊,1993,28(9):36-38.
被引量:11
7
贾孝荣,王镜.
藏药独一味止血机理探讨[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2):44-46.
被引量:42
8
崔蓉.
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附24例分析[J]
.云南医药,1994,15(1):26-27.
被引量:7
9
杨春波,黄可成,肖丽春,陈寿菲,杨永升.
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附400例资料分析[J]
.中医杂志,1994,35(7):425-427.
被引量:98
10
黄一梅.
健脾治疡汤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87例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1):692-69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1
1
宋春辉,李桂,贾凤新,武大勇.
从脾胃理论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组方结构[J]
.河北中医,2007,29(9):829-831.
2
黄绍刚,周福生,黄穗平,张学斌.
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的中医病机探微[J]
.新中医,2005,37(3):6-7.
被引量:11
3
黄绍刚,周福生,黄穗平,张学斌.
脾虚瘀热病机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意义[J]
.中医杂志,2006,47(10):728-729.
被引量:18
4
邓建梅,徐进康.
中医药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在防治消化性溃疡复发中的作用[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187-188.
被引量:6
5
贾风新,李桂.
从脾胃的生理特点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组方结构[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59-61.
被引量:7
6
贾风新,李桂.
从脾胃的生理特点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组方结构[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2):51-53.
被引量:2
7
姜彤伟,金东明.
中医治痞6法与方药[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17(3):13-14.
被引量:2
8
龚向京.
益气活血法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的机制探讨[J]
.江西中医药,2002,33(1):57-58.
被引量:3
9
王洪艳,姜树民.
姜树民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4):679-682.
被引量:5
10
田苗,张晓国.
周信有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证经验[J]
.光明中医,2014,29(1):35-3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3
1
宋春辉,李桂,贾凤新,武大勇.
从脾胃理论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组方结构[J]
.河北中医,2007,29(9):829-831.
2
周福生,胡丽娟,王汝俊,黄志新,罗琦.
健脾清热化瘀方对胃溃疡患者T细胞亚群及IL-8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2):18-20.
被引量:13
3
黄晓芹,祝彼得.
独一味的药效及机理研究现状[J]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5(2):121-124.
被引量:4
4
杜锦辉,王丰.
浅谈从虚、瘀论治消化性溃疡[J]
.内蒙古中医药,2006,25(5):37-38.
被引量:1
5
曾斌芳,李靖,郭红梅.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06,24(6):53-56.
被引量:4
6
陶双友,崔琦珍,周福生,梁雪芬.
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治疗思路与对策[J]
.新中医,2007,39(9):4-5.
被引量:6
7
简永英,欧武,沈德友.
健脾化瘀法配合三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挟瘀型消化性溃疡40例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07,30(5):14-15.
8
秦迪,董宇翔.
中医对于消化性溃疡细胞保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概况[J]
.江苏中医药,2008,40(4):86-88.
被引量:1
9
刘大湖.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结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77-178.
被引量:20
10
刘财堂,丁烨青,龚正.
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研究近况[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2):60-62.
被引量:2
1
曾立言.
张仲景对瘀血证的贡献[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0,14(3):9-10.
被引量:1
2
王玲,孙伟.
《金匮》妇科瘀血证论治述要[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15(1):12-13.
3
李仲平.
活血化瘀法治验五则[J]
.福建医药杂志,1990,12(5):34-35.
4
王东平.
浅谈瘀血证的几种治疗方法[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19(4):24-24.
5
陈新宇.
论肺瘀血证[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2):4-6.
被引量:4
6
邱联亚.
腹部瘀血证探讨[J]
.黄河医学,1994,3(2):8-9.
7
粱宏正.
浅谈叶天士对瘀血证的治疗[J]
.新中医,1989,21(9):1-3.
被引量:3
8
王苹.
试论《金匮要略》对瘀血证的认识与辨治[J]
.福建中医药,1998,29(2):19-20.
9
何瑞芝.
瘀血证与微循环障碍[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15(1):13-16.
10
吴跃男.
活血祛瘀法治疗瘀血证3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16(2):83-83.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