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与社会矛盾调节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出处
《中国发展观察》
2006年第9期17-20,共4页
China Development Observation
同被引文献18
-
1林毅夫.关于我国扶贫政策的几点建议[J].党政干部学刊,2005(6):4-5. 被引量:7
-
2乐国安,刘春雪.对当前社会稳定有负面影响的社会心理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1997(2):108-112. 被引量:14
-
3谢舜.民间组织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作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95-97. 被引量:11
-
4徐统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素探析[J].晋阳学刊,2005(6):33-36. 被引量:2
-
5杨圣明,郝梅瑞.论我国收入分配中的两极分化问题[J].财贸经济,2005,26(12):45-51. 被引量:13
-
6林尚立,王华.创造治理:民间组织与公共服务型政府[J].学术月刊,2006,38(5):22-28. 被引量:77
-
7盛正国.弱势群体由弱渐强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J].特区经济,2006(6):88-89. 被引量:2
-
8李明哲.处理社会矛盾纠纷需要解决机制的多元化[J].福建法学,2006(2):33-36. 被引量:11
-
9李长健,涂晓菊.我国农民权益保护制度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6(8):54-57. 被引量:7
-
10苏兴仁,王明中,况梅.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08X):347-34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5
-
1胡小桃,佘利忠.社会中介组织参与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意义、路径与问题[J].职教论坛,2010,26(4):47-49. 被引量:7
-
2岳伟,高树平.中西部农村代课教师权益保护路径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5):77-81. 被引量:4
-
3苗红培.我国社会组织公信力的建设路径——基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6):37-42. 被引量:4
-
4孙大兴,缪砚.基于“多主体”“跨界”的职业启蒙教育参与主体职责的探究[J].黑河学刊,2020(4):92-95.
-
5杨挺,王红.乡村新代课教师权益的挑战、症结和保障[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36(10):48-59.
-
1姜宗濂.发挥国营商业在市场上的主导作用[J].财贸经济,1986,7(2):45-47.
-
2刘同刚.对组建有效流通调节体系问题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1990(3):47-50.
-
3郭殿生,盛彬彬,王春秋,赵会颖.论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对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13(11):235-236. 被引量:1
-
4刘笑然,宋海明.建立粮食储备调节体系的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1993(3):36-38. 被引量:1
-
5刘春雄.B端电商能解决渠道效率难题吗?[J].销售与管理,2017,0(1):114-115.
-
6“两头跳 中间震”车市进入敏感期[J].经济展望,2010(10):77-77.
-
7王刚.养路费之“痒”[J].中国新闻周刊,2006(48):43-44.
-
8时事聚焦[J].审计与理财,2011(5):58-58.
-
9晓璋.内地首轮春拍“解密”市场动态[J].中国收藏,2009(6):150-150.
-
10沈觉人.积极稳步前进 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J].国际贸易,1986(9):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