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重在实现知行合一
被引量:5
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1-31,36,共2页
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4
-
1郭云芳.传统孝文化传播与当代青少年德育[J].东南传播,2007(12):111-112. 被引量:2
-
2阎韬.传习录·上[A]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
3王守仁.与欧阳崇一[A]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35.
-
4阎韬;注评.传习录@下[A]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28.
-
5王守仁.答友人问[A]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51.
-
6阎韬.传习录·中[A]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
7德育生活化,多彩大课堂[EB/OL].http://bbs.dzwww.com/thread-26266813-1-1.html.
-
8孙德贵.浅析中学生道德素质教育[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2).
-
9翟丽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2(3):20-22. 被引量:2
-
10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4(2):4-12. 被引量:79
引证文献5
-
1程雯,吴长法,邵义仙.论“知行合一”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教行合一”[J].蚌埠学院学报,2012,1(3):117-120. 被引量:3
-
2张焕.践行青少年价值观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5,0(6):37-37.
-
3何芳,高建凤,傅金兰.青少年道德“知行合一”的养成教育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7):67-69. 被引量:4
-
4郑杰.传统文化深度教育:“知行合一”小学生君子教育体系的探索[J].现代教育,2024(4):86-91.
-
5张俊秀.“知礼导行,知行合一”探讨中职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新模式——以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19-2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9
-
1潘小莹.浅谈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知行合一”[J].职业,2013(21):61-63. 被引量:1
-
2林培锦.“知行合一”观影响下的教育管理伦理思想重塑[J].教育评论,2015(5):29-31. 被引量:6
-
3赵刚.学生“知行分离”的困局及其破解[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11):112-114. 被引量:3
-
4渠丽娜.构建青少年“道德银行”的原则与思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8(3):47-48. 被引量:1
-
5刘凯丽,沈嘉祺.虚拟道德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研究[J].教育参考,2018(4):66-71.
-
6张姚丽.基于职场个人品牌打造的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J].品牌研究,2020,0(1):77-78. 被引量:1
-
7周小兰.青少年学生的“养成教育”探究[J].成才之路,2021(2):22-23. 被引量:2
-
8杨霞.塑造个人职场品牌的大学生礼仪教育探究[J].科技资讯,2022,20(6):96-98.
-
9郭雯斐.实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需“知行合一”[J].好家长,2017(55):31-32.
-
1杨晓东,李树明.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考[J].化学教学,2001(4):39-41.
-
2钱娟.在丰富中发展 在创新中提升——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时事报告,2009(5):67-69. 被引量:1
-
3李宪龙,马贤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上旬刊),2011(10):81-81.
-
4董洪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84-85.
-
5胡凤琴.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17):19-19. 被引量:1
-
6张志孝.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思品课的落脚点和归宿[J].时代教育,2010(1):158-158.
-
7朱醒波.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学生之友(最作文),2009,0(10):51-51.
-
8王进民.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思品课的落脚点和归宿[J].学生之友(最作文),2010(13):11-11.
-
9张丽珍.小学品德课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0(40):86-86.
-
10薛锋.浅谈师范生的人格教育[J].宜春师专学报,2000,22(1):8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