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南方薇菜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被引量:
20
Research Current Situation of Osmunda japonica and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王谋强
张朝君
机构地区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出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6年第4期135-136,共2页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重点项目[黔科合农字(2002)01]
关键词
中国南方
薇菜
布局
对策措施
分类号
S647 [农业科学—蔬菜学]
作者简介
王谋强(1957-),男,副研究员,从事蔬菜遗传育种和资源开发研究工作。E-mail:wmq2260@sina.com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6
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84
同被引文献
162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52
参考文献
22
1
张光飞,翟书华,苏文华.
云南紫萁科(Osmundaceae)植物的分类研究[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4):59-62.
被引量:7
2
何义发.
经济蕨类植物紫萁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湖北农业科学,2002,41(6):101-103.
被引量:32
3
李春香,陆树刚,杨群.
蕨类植物起源与系统发生关系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2004,21(4):478-485.
被引量:30
4
罗世家.
影响薇菜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4):8-10.
被引量:19
5
王谋强,崔德祥,罗登峰,赵大芹,王宋瑞.
贵州薇菜资源调查及其生态因素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1996,24(1):41-44.
被引量:8
6
陈登,蔡晓玲.
贵州省德江县薇菜生境及加工调查[J]
.贵州林业科技,2004,32(2):30-34.
被引量:5
7
朱富寿.
贵州野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贵州科学,2000,18(3):234-237.
被引量:17
8
朱杰英,陈功锡.
湘西野生蕨菜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2000,21(4):6-9.
被引量:13
9
王谋强,崔德祥,罗登峰.
关于紫萁称薇的商榷[J]
.特产研究,1995,17(1):23-25.
被引量:5
10
王谋强,励启腾.
薇菜干的营养品质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1995,4(2):63-64.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
96
1
杨纯瑜,李春德.
中国蕨类药用植物资源调查(Ⅱ)[J]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3,17(2):98-103.
被引量:6
2
王谋强,励启腾.
薇菜鲜品及薇菜干的初步鉴定[J]
.贵州农业科学,1994,22(2):48-49.
被引量:5
3
邹方伦.
贵州竹荪资源及生态的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1994,22(3):43-47.
被引量:26
4
王谋强,崔德祥,罗登峰.
关于紫萁称薇的商榷[J]
.特产研究,1995,17(1):23-25.
被引量:5
5
李武.
薇菜及其利用现状[J]
.中国野生植物,1989(3):22-23.
被引量:10
6
王谋强,励启腾.
薇菜干的营养品质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1995,4(2):63-64.
被引量:31
7
何义发,罗世家,王柏泉,罗世槐,唐辉.
薇菜孢子繁殖育苗试验初级[J]
.中国林副特产,1995(4):8-9.
被引量:10
8
何义发,王柏泉,罗世家,罗世槐,唐辉.
薇菜人工栽培初探[J]
.特产研究,1996,18(1):28-29.
被引量:12
9
王谋强,崔德祥,罗登峰,赵大芹,王宋瑞.
贵州薇菜资源调查及其生态因素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1996,24(1):41-44.
被引量:8
10
陶海南,刘辉,薛喜文,陈欣虹,刘全俊,吴琼华.
紫萁多糖抗菌活性初步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6,20(4):306-308.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
184
1
刘红梅,张宪春,曾辉.
DNA序列在蕨类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
.植物学报,2009,44(2):143-158.
被引量:14
2
赵莉,杨文钰.
蕨类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04,27(6):452-456.
被引量:34
3
曾汉元,丁炳扬.
华南紫萁和粗齿紫萁的配子体发育研究[J]
.广西植物,2004,24(4):342-344.
被引量:4
4
何义发,易咏梅,赵小兰,骆兆琴.
紫萁孢子的无菌培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5):613-615.
被引量:3
5
李睿,朱薇玲.
薇菜风味食品的研制[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4,21(5):23-24.
被引量:1
6
孟宪东,徐兴友,王同坤,郭学民,龙茹.
老岭自然保护区野菜资源调查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2004,19(4):345-350.
被引量:4
7
李睿,朱薇玲.
薇菜干的加工工艺研究[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4,23(4):19-21.
被引量:7
8
沈国华,陈黎红,肖朝秋,叶玉仙.
薇菜方便风味食品生产工艺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5,26(4):129-132.
被引量:5
9
韩敬,赵莉.
蕨类植物繁殖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61-1263.
被引量:23
10
徐皓.
紫萁的药用及食用价值(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34(3):82-8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62
1
徐连杰,王明焱,王少江,杨利民.
分株紫萁种群生态适应性特征调查[J]
.北方园艺,2011(9):5-7.
被引量:3
2
李凤霞,王丹,胡元庆,张钟.
薇菜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32(4):90-94.
被引量:7
3
袁亮,李开龙,温松成,刘欢,夏发军,杨海涛.
陕南薇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13,30(1):21-23.
被引量:3
4
杨世敏,粟周群,刘光美,粟俊,顾燕梅.
野生薇菜人工驯化栽培及加工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04,24(5):51-52.
被引量:4
5
薛泰麟,侯少范,谭见安,刘更另.
硒在高等植物体内的抗氧化作用——Ⅱ.非酶机制的探讨[J]
.科学通报,1993,38(4):356-358.
被引量:25
6
李睿,朱薇玲.
薇菜干的加工工艺研究[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4,23(4):19-21.
被引量:7
7
莫仁春,吴广勋.
野生薇菜人工栽培技术[J]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1):28-29.
被引量:5
8
王谋强,励启腾.
薇菜鲜品及薇菜干的初步鉴定[J]
.贵州农业科学,1994,22(2):48-49.
被引量:5
9
张光飞,翟书华,苏文华.
云南紫萁科(Osmundaceae)植物的分类研究[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4):59-62.
被引量:7
10
吴正奇,刘建林.
硒的生理保健功能和富硒食品的相关标准[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5):43-46.
被引量:83
引证文献
20
1
田国政,何义发,张豪艳,罗世家.
风味薇菜腌制品的研制[J]
.食品科学,2007,28(9):654-656.
被引量:3
2
孙红绪,张曙光,张敏.
薇菜试管苗移栽试验[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4):20-21.
被引量:1
3
周长辉,张绪华,刑丹英.
南方薇菜的人工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8):192-194.
被引量:5
4
梁运江,李伟,王维娜,鲁宇菡,何忠.
薇菜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2):183-185.
被引量:14
5
黎素平,朱昌叁,曹书阁,廖英汉,安家成,周天福.
紫萁年龄判断及其种群年龄结构分析初探[J]
.广西植物,2010,30(6):840-843.
6
孙红绪,张曙光,张敏,吴海鹰,鲁永钿,鲁海峰.
薇菜机械化干制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594-597.
被引量:4
7
肖箫,何义发.
薇菜的生物学特性及薇菜的加工与利用[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135-138.
被引量:13
8
郭凤领,周长辉,邱正明,陈磊夫,邓晓辉.
高山特有蔬菜薇菜及其栽培技术[J]
.长江蔬菜,2012(13):11-14.
被引量:4
9
杨华,翁美君,张慧恩.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薇菜干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8):275-279.
被引量:7
10
孙晓彤,王常苏,许晓梅,高泽鑫,高冰.
接种乳酸发酵对薇菜中硒富集和转化的影响[J]
.中国酿造,2014,33(3):45-4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李凤霞,王丹,胡元庆,张钟.
薇菜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32(4):90-94.
被引量:7
2
梁运江,李伟,王维娜,鲁宇菡,何忠.
薇菜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2):183-185.
被引量:14
3
何义发,熊丽珍,刘华中.
不同生境薇菜根际土壤氮营养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11):8-11.
4
田瑞,程超,汪兴平.
野生与栽培薇菜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
.食品科学,2011,32(23):297-300.
被引量:11
5
万辉,何义发,付正欢.
施肥种类对薇菜生长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473-474.
被引量:3
6
储士宏.
霍山野生薇菜人工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0):134-134.
被引量:4
7
韩郸,张兴强.
纳雍县薇菜资源分布及生境调查[J]
.绿色科技,2012,14(7):89-90.
8
田瑞,莫开菊,程超,向曦,汪兴平.
薇菜红变底物的初步鉴定[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4):440-442.
被引量:3
9
李吉勇,李典友.
薇菜的功用与栽培技术探讨[J]
.园艺与种苗,2013,33(5):22-24.
被引量:2
10
杨华,翁美君,张慧恩.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薇菜干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8):275-279.
被引量:7
1
马继峰,王玉华,姚占春,柳仙,姚雷.
薇菜的规范化栽培与加工[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8(12):25-26.
被引量:2
2
周长辉.
南方薇菜的人工栽培技术[J]
.农家科技,2012(4):10-10.
3
张守平.
分株紫萁[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2,5(4):37-37.
被引量:2
4
杨春梅,张含生,张建全,张壮飞,牛刚.
薇菜孢子苗规模化繁育与林下栽培技术[J]
.北方园艺,2017(3):67-68.
被引量:2
5
万辉,何义发,付正欢.
施肥种类对薇菜生长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473-474.
被引量:3
6
徐冬云,姚中华,陈宝林,牟荣河.
薇菜的采收与加工[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6(5):43-43.
被引量:3
7
周长辉,张绪华,刑丹英.
南方薇菜的人工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8):192-194.
被引量:5
8
王华利,孙红绪,张曙光,张敏.
薇菜试管苗生产技术[J]
.中国果菜,2006,26(3):21-21.
9
刘伟民,解兵,赵建卓,李少华,艾向宇,苏可仁.
长白山区薇菜移植栽培技术[J]
.吉林林业科技,2013,42(4):60-61.
被引量:1
10
张效秋,张利国,施汉钰.
分株紫萁孢子繁殖的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10(3):23-24.
被引量:1
贵州农业科学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