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际政治视角下的国家需求结构分析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在国家和利益需求(满足)社会性的基础上把国际政治视角下的国家利益需求结构分为四个层面:基石——生存安全需求、动力——归属需求、特色——自我实现需求和声誉——自尊需求。这四个层面的需求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彼此依赖和渗透的。缺失其中任何一个层面都会对国家行为体的健康状况构成挑战甚至威胁。
作者
储新宇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6-81,共6页
Studies on Marxism
关键词
国际政治
视角
国家需求结构
分类号
D0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4005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15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68、567页.
2
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5-54页.
3
威廉·奥尔森,戴维·麦克莱伦,弗雷德·桑德曼.《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298页.
4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32页.
5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A]..《毛泽东选集》第二卷[C].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页.
6
李少军.
国际体系中安全观的基本框架[J]
.国际经济评论,2002(2):41-44.
被引量:4
7
[美]詹姆斯·多尔蒂等著:《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574—575页
8
Stephen M. Walt, "The Decision to Ally: A Theory and Test", The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December 1984, pp523 -543.
9
.《广告喊不出名牌企业如何打造名牌》[N].《人民日报》,2002年9月6日.
10
.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10月印尼巴厘岛举行的首届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发表的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3年10月8日.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李登辉.《台湾的主张》,远流出版公司,1999年,158页.
2
[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fiednch Lst).《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The National System of PoliticM Economiy).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1版,第68页.
3
[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1版,第69页.
4
“布赖恩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声明”(1915年3月13日).阎广生,方生选译.《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00页.
5
孔华润(Warm I.Cohen).《美国对中国的反应》fAmerica's Response to China一一An Inerpretativ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2页.
6
尼克松.《真正的战争》.中译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6—37,第88—89页.
7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中文版.波恩Inter Nationes出版社1985年版,第212页.
8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局——美国的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9
爱德华·劳森(Edward Lawson)编.《人权百科全书》中译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61—362页,第1587页.
10
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部分·第1条》.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46页.
共引文献
4005
1
张立波.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2
张历历.
试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J]
.国际论坛,2004,6(4):27-33.
被引量:5
3
李文阁.
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4
许斗斗.
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
.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5
韩源.
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J]
.理论前沿,2004(14):16-17.
被引量:6
6
张奎良.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7
于桂芝.
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8
顾智明.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9
吴学琴.
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10
赖金良.
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关于“人”的概念的语用语义分析[J]
.人文杂志,2004(4):16-2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4
1
李宇明.
试论个人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J]
.语言文字应用,2021(3):2-16.
被引量:61
2
李宇明.
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若干思考[J]
.南开语言学刊,2011(1):1-8.
被引量:178
3
刘吉.
我说体育──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危机[J]
.体育文化导刊,1999(3):4-10.
被引量:39
4
俞可平.
国家利益与政府行为[J]
.社会科学,1992(2):32-35.
被引量:10
5
俞正梁.
变动中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利益观[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6(1):37-42.
被引量:29
6
龙春晓.
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化与商业化[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33-35.
被引量:21
7
马维野.
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新国家安全观[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6):14-18.
被引量:36
8
任海,罗湘林.
论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政治的影响[J]
.体育与科学,2005,26(2):1-5.
被引量:42
9
窦卉平,江亮.
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政治条件[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24(3):46-48.
被引量:1
10
余蓉晖,周福建.
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双重影响[J]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4):4-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乔玉成,许登云.
论体育的政治化倾向——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J]
.体育学刊,2009,16(7):1-8.
被引量:21
2
孙瑞.
国家需求层次与语言政策的嬗变——以湄公河五国为例[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3):148-153.
3
陈艳红.
语言能力建设中的需求与价值层级[J]
.中国语言战略,2025,12(1):211-220.
4
胡文红.
浅析中美关系发展——基于需求层次理论[J]
.劳动保障世界,2016(7Z).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徐伟煌,蔡理.
基于耗散结构论的视野探究体育与政治的非平衡相变[J]
.体育科学,2010,30(5):75-80.
被引量:3
2
马兆明.
中国竞技体育强国使命之民族精神需要探析[J]
.运动,2010(10):23-24.
被引量:2
3
曾兴华,陈梦真.
体育去政治化构想——从政治权力视角分析[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3):115-118.
被引量:1
4
张磊.
困境与超越:我国体育概念研究之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19-24.
被引量:7
5
张磊.
范式理论观照下的体育概念研究之反思[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32-37.
被引量:9
6
陈振勇.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42-46.
被引量:3
7
陈庆伟.
亚运会历史发展各阶段与政治的关系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6):89-91.
8
孙睿诒,陶双宾.
身体的征用——一项关于体育与现代性的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12(6):125-145.
被引量:42
9
魏延志.
“体育生活化”语境之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24-27.
被引量:5
10
陈强.
美国竞技体育持续走强的社会学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4):86-92.
被引量:15
1
徐长春,张慎峰.
国家建设的国际政治视角[J]
.理论前沿,2005(24):32-33.
2
陈武能.
中国律师还缺什么(下)——论我国律师面临的心理危机[J]
.中国律师,2004(7):38-40.
3
张健.
国际政治视角下的中阿博览会[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3,15(4):39-42.
被引量:3
4
张健,王召杰.
国际政治视角下的中阿博览会[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4,16(4):39-43.
被引量:1
5
钱雪梅.
反恐怖主义与人权保障的关系:基于国际政治视角的分析[J]
.人权,2015(1):109-119.
被引量:8
6
张弘.
新乌克兰的道路选择[J]
.世界知识,2014(6):25-28.
被引量:3
7
王元聪,周庆元.
国际关系、政治合作与粮食安全——基于全球视野的考察[J]
.克拉玛依学刊,2013,3(5):11-15.
8
卫宝弟.
需求结构偏颇与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3):30-32.
被引量:7
9
张志洲.
国际政治视角下的欧洲移民问题[J]
.国际论坛,2007,9(3):7-13.
被引量:4
10
闫世辉.
以国际政治视角辨析气候变化问题[J]
.环境经济,2009(4):15-20.
被引量:1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