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个体本位与群体本位:两种管理文化的比较与整合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是以群体为本位的群体主义,注重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而西方的传统价值观是以个体为本位的个人主义,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两种价值观导致东西方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差异,各有优劣。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浪潮下,这两种管理文化必须进行整合。
作者
林耘
机构地区
湖南商学院公共管理系
出处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7-30,共4页
Journal of Hunan Business College
关键词
个体本位主义
群体本位主义
企业管理
管理文化
分类号
C93 [经济管理—管理学]
作者简介
林耘(1972-),女,广西玉林人,湖南商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苏东水.
东方管理文化的探索[J]
.当代财经,1996(2):3-8.
被引量:19
2
向吉英.
管理文化与文化管理[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4):48-53.
被引量:28
3
乔东,李海燕.
从人本思想看中西管理文化[J]
.理论学刊,2002(4):102-104.
被引量:11
4
施祖留,何似龙.
论管理中的谐协创新方法[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78-8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官鸣.
中西管理思想比较论纲[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5(1):56-62.
被引量:15
2
苏东水.
东方管理文化的探索[J]
.当代财经,1996(2):3-8.
被引量:19
3
[8]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九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95.
4
[6]郝大维,安乐哲. 孔子哲学思微[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5
[3]成中英.论中西哲学精神[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1.
6
[1]理安@艾斯勒.圣杯与剑--男女之间的战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6-7.
7
[2]中国伙伴关系研究小组.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4.
8
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9
丹尼尔·A·雷恩.管理的思想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0
吴季松.论知识经济[N].光明日报,1996-02-27.
共引文献
56
1
伊莉.
浅谈教师管理中的人性化[J]
.科技资讯,2006,4(35):94-95.
被引量:1
2
颜光华,刘震宇.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3):42-45.
被引量:2
3
苗在香.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人本思想[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6(11):160-162.
被引量:10
4
姚尚建.
政府行为与文化演进[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29-32.
5
阮爱莺.
行政人员道德风险防范机制的中外比较分析——基于风险决策理论[J]
.理论月刊,2004(12):134-136.
被引量:1
6
龙登高.
海外华商经营管理的探索——近十余年来的学术述评与研究展望[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3):84-94.
被引量:5
7
郝潞霞.
人本管理预研[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2):171-174.
被引量:7
8
武继山.
关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J]
.情报资料工作,2005,26(2):68-70.
被引量:86
9
徐虹.
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经营者行为比较[J]
.生产力研究,2005(4):207-209.
被引量:3
10
黎浩元.
论党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建设[J]
.探求,2006(2):61-6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5
1
何佳.
好书,生命的盐[J]
.源流,2000(5):63-63.
被引量:1
2
孙磊.
多元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典型?[J]
.政工研究动态,2009(13):11-13.
被引量:3
3
卞建林,姚莉.
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证据规则的思考[J]
.法商研究,1999,17(5):5-7.
被引量:13
4
卜开明,刘维翔.
论刑事诉讼中的单位作证[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3):69-74.
被引量:5
5
金恺.
单位证明是一种特殊的证据种类[J]
.检察实践,2005(4):85-85.
被引量:3
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朱广珍注译.小窗幽记,围炉夜话[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150.
8
秦晓颖译注.论语.为政[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11.
9
陈桐生译注.曾子,予思予[M].北京:中华书局,2009.36.
10
潘强.
论刑事诉讼中“单位证明”的证据效力[J]
.犯罪研究,2007(6):49-5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王沛儒.
单位证明的误区——论刑事诉讼中的单位作证中如何避免滥用证人权利[J]
.证据科学,2009,17(6):710-717.
被引量:5
2
徐书奇.
试论“孝道文化”的失落与回归[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89-90.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刘景杰.
刑事诉讼中单位证明的法律效力分析[J]
.前沿,2012(23):85-86.
2
赵文艳.
刑事诉讼中单位作证问题研究[J]
.法律适用,2015(4):79-83.
被引量:5
3
罗彩荣.
论刑事诉讼中单位证明材料的证据效力[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8):113-116.
4
符延孟.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单位证人资格问题分析[J]
.法制博览,2019(10):209-209.
5
万喆.
我国单位证言的法律成因与运用现状——以424份民事证据为分析对象[J]
.证据科学,2021,29(3):348-359.
1
李佑新.
“五四”启蒙运动的反思——个体与群体:究竟以谁为本位[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4(2):1-4.
被引量:1
2
孙实明.
传统文化的群体主义与个性发展[J]
.求是学刊,1989,16(1):42-47.
被引量:1
3
庞卓恒.
中西文化的历史比较[J]
.天津社会科学,1991(6):49-54.
被引量:1
4
王和.
群体本位的中国人[J]
.中华文化论坛,2000(2):13-16.
被引量:13
5
宋梅.
现代性与个体化[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4):56-58.
被引量:1
6
顾乃忠.
市场经济与个人本位[J]
.重庆社会科学,1996(3):20-24.
7
赵吉惠.
“儒学与当代社会”国际研讨会综述[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1(4):129-129.
8
王德伟.
社会变迁中“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从孔德的“利他主义”说起[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49-53.
被引量:1
9
王立仁.
关于个体本位与集体主义的三点思考[J]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9(2):1-4.
10
成松柳.
忧患意识:个体和群体——从李白、拜伦诗的比较看中西诗人的不同心态[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8(2):22-26.
被引量:1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