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被引量:9
Issue of "Wisdom" and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Marxist Philosophy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4,共5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1
-
1许全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突破—读冯契的"智慧"论》[J].吉林大学学报,2005,.
同被引文献99
-
1陈卫平.变革·融合·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3):79-87. 被引量:15
-
2包心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J].山东社会科学,2004(7):9-17. 被引量:14
-
3白贺林,苑兰娥,刘明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质疑[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1):57-59. 被引量:7
-
4石仲泉.思想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J].理论视野,1999(5):20-23. 被引量:5
-
5陆剑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论纲[J].党的文献,1999(3):11-19. 被引量:9
-
6冯蕙.六届六中全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2):43-51. 被引量:15
-
7刘永佶.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9(3):120-126. 被引量:5
-
8江泽民论“三个代表”[J].广东党史,2002(2):1-1. 被引量:56
-
9宋艳华.从伽达默尔的“传统”理论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1(5):4-5. 被引量:6
-
10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与视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1):27-33.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9
-
1李建勇.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述评[J].甘肃理论学刊,2007(1):48-52. 被引量:4
-
2王向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阐释中国传统哲学——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之二[J].求索,2007(1):144-146. 被引量:4
-
3王向清.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6):125-128. 被引量:5
-
4王向清.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J].学习论坛,2008,24(1):33-37. 被引量:1
-
5李振纲,李宏亮.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2):11-15. 被引量:1
-
6陈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进展[J].求索,2008(6):92-93.
-
7王向清.再论冯契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贡献[J].高校理论战线,2011(11):14-19. 被引量:1
-
8洪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研究现状及述评[J].西安社会科学,2011,29(6):1-3. 被引量:2
-
9王先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础理论问题论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1):1-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9
-
1常亮.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两条路径[J].嘉应学院学报,2008,26(4):68-71. 被引量:2
-
2陈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进展[J].求索,2008(6):92-93.
-
3林孝暸.冯契对马克思主义自由理论的推进[J].求索,2008(6):94-95.
-
4王倩.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基础[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5):122-124. 被引量:1
-
5陈建春.冯契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研究的特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6-37.
-
6蒋平,张志巧.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传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百色学院学报,2009,22(4):66-69.
-
7林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根本出路[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4):41-43.
-
8石振保.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62-65.
-
9覃世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解释学反思[J].前沿,2010(24):30-33.
-
10汪信砚,刘明诗.冯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推进[J].山东社会科学,2012(9):5-12. 被引量:2
-
1甄馥.一部观点新颖的中国近代哲学史著作——介绍冯契著:《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J].哲学研究,1989(12):69-70. 被引量:1
-
2张杰克.梁启超的宗教观[J].中国宗教,2016,0(3):47-49.
-
3朱昆.纵死犹闻侠骨香[J].国学(吉林),2014(11):78-79.
-
4张蒙.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新进展——喜读冯契同志新著[J].哲学研究,1990(2):122-125.
-
5吴卫东,傅小凡.毛泽东是如何完成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认识论的再度统一的[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23(4):1-5.
-
6傅小凡.历史观与认识论的再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J].东南学术,2002(4):117-124. 被引量:1
-
7任勇.从美法两国革命进程看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兼与杨光斌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8):22-26. 被引量:1
-
8季甄馥.冯契同志谈编写《中国近代哲学史》的构想[J].哲学研究,1986(4):61-67.
-
9张宁.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J].山西青年,2016,0(5):78-78.
-
10曹丽新.现代性视域下法国大革命的正义性——费赫尔关于审判和处死路易十六事件的理论分析[J].学术交流,2016(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