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与教育学研究范式变化发展轨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总结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三个变化发展阶段过程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西方20世纪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演绎过程,表达了两种研究范式之间经历了排斥与模仿、并存与融合、创新与超越的变化发展轨迹的基本观点,并进一步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作了基本预测。
作者
孙平
机构地区
湖北孝感学院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6年第3期6-9,共4页
关键词
20世纪
自然科学
教育科学
研究范式
比较研究
分类号
G40-059.3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1]杨小微,刘卫华.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
2
于书娟.
教育哲学研究的反思[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1):27-34.
被引量:7
3
[5][6]李思孟,宋子良主编.科学技术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343.
二级参考文献
8
1
王坤庆.
21世纪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前瞻[J]
.教育研究,1998,19(3):19-24.
被引量:20
2
王长纯.
20世纪与西方教育哲学(论纲)[J]
.外国教育研究,1995(4):1-7.
被引量:6
3
梁冲珍.
教育哲学的回顾和展望[J]
.哲学动态,1997(1):43-46.
被引量:4
4
金生.
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J]
.教育研究,1995,16(1):17-22.
被引量:99
5
唐莹,瞿葆奎.
元理论与元教育学引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13(1):1-14.
被引量:50
6
程学才.
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关系新论[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3(1):72-76.
被引量:4
7
石中英.
论教育哲学的必要性[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17-20.
被引量:18
8
黄济.
再谈中国教育哲学[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4):16-22.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6
1
王晓丹,侯怀银.
科学哲学对教育学影响的回顾与反思[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25-31.
2
赵军.
《高等教育哲学》的补白与旁释——兼谈教育哲学体系的建构[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5):23-26.
被引量:11
3
吴华.
我国当代教育哲学研究态势与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2):27-28.
4
张刚要,李艺.
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一个概念及其分析框架[J]
.电化教育研究,2016,37(5):23-29.
被引量:7
5
刘浩,饶武元.
我国教育哲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4):162-177.
被引量:2
6
张任远.
当前教育研究问题的哲学反思[J]
.商业故事,2016,0(28):96-96.
同被引文献
10
1
夏正江.
科学哲学典型范畴与教育研究方法论[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2):7-12.
被引量:4
2
王坤庆.
论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及其方法论启示[J]
.教育研究,1994,15(7):42-49.
被引量:18
3
李锐.
中国教育学的失语与话语重建[J]
.研究生教育研究,1999(4):17-21.
被引量:7
4
胡劲松.
教育科学的研究范式——批判理性主义的视角[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1):2-8.
被引量:7
5
王坤庆.
试论现代科学对教育学的影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10-15.
被引量:2
6
李建珊,贾向桐.
科学哲学的价值论转向——科学进步模式新探[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2-60.
被引量:10
7
侯怀银.
教育学对哲学的接受机制及其内化[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5):12-16.
被引量:3
8
李政涛.
教育学的边界与教育科学的未来--走向独特且独立的“教育科学”[J]
.教育研究,2018,39(4):4-15.
被引量:46
9
周兴国.
“教育学的科学化”辨[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9,0(3):74-84.
被引量:8
10
于书娟.
教育哲学研究的反思[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1):27-3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王晓丹,侯怀银.
科学哲学对教育学影响的回顾与反思[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25-31.
1
徐建华.
基于共建式大学课堂生态建设的思考[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5,0(23):13-13.
2
范国睿.
校长的教育哲学究竟如何形成[J]
.中国民族教育,2015(9):12-12.
被引量:3
3
陈杰.
教师如何引领学生的学习行为[J]
.新课程(小学),2010(3):6-6.
4
孙可浦.
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
.新校园(中旬刊),2012(5):69-69.
被引量:1
5
杨道宇,温恒福.
西方学校效能研究40年的回顾与反思[J]
.教育与职业,2008(33):33-36.
被引量:1
6
李国民.
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技术资讯,2008(12):34-35.
7
范红,王家伦.
借用演绎过程,让“说课”更严谨、更精彩[J]
.中国教师,2014(1):80-83.
8
孟祥林.
师生关系的新特点、演绎过程与改进方法分析[J]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2004,10(4):8-12.
被引量:1
9
白延峰,葛雷.
教育叙事研究探微[J]
.科教文汇,2008(29):53-53.
10
何正年.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J]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0(2):6-9.
被引量:2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