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银行国际化与监管协调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银行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中,对跨国银行的有效监管不是一国监管机构所能完成的,而需要更多的监管协调。现有以巴塞尔协议为基础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协调机制存在着监管信息交流障碍,可能导致母国与东道国监管机构互不信任及缺少国际最后贷款人等缺陷,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作者
李长春
机构地区
广东金融学院
出处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2,共2页
Wuhan Finance
关键词
跨国银行
监管外部性
监管协调
分类号
F832.1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郭春松,朱孟楠.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J]
.上海金融,2004(10):28-30.
被引量:8
2
李小娟.
金融全球化需要国际金融的协调与合作[J]
.经济问题,2004(9):58-60.
被引量:3
3
冯嗣全,欧阳令南.
银行监管国际化:理念、模式与方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1):60-65.
被引量:5
4
Acharya,V. Is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Adequacy Regulation Desirable, Journal of Finance?, 58 (2003):2745-2782.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任映国.
论银行业国际化与跨国银行监管[J]
.金融科学(中国金融学院学报),1996(4):33-37.
被引量:1
2
闫萌.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问题探讨[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7(3):22-26.
被引量:2
3
戴维·里维里恩 克里斯·米尔纳 赵锡军 应惟伟译.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145.
4
Fred Bergsten and Randall Henning,1996.Global Economic Leadership and the Group of Seven .Washington,D.C.:The Instir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
郝飚.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与监管[J]
.湖北社会科学,2000(10):26-28.
被引量:1
6
钟伟.
论托宾税和国际资本流动[J]
.国际金融研究,2001(2):17-20.
被引量:30
7
阎庆民.
金融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银行业的监管问题[J]
.财经科学,2001(3):79-82.
被引量:9
8
殷德生.
金融开放的稳定性与金融政策的外部协调[J]
.当代财经,2003(9):43-48.
被引量:3
9
何德旭.
金融监管:世界趋势与中国的选择——兼论中国银监会的设立[J]
.管理世界,2003,19(9):52-61.
被引量:28
10
王兆星.
外资银行监管思路与实践[J]
.中国金融,2003(20):22-24.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2
1
谢光华.
银行业区域一体化与银行监管——欧元区面临的冲突及其协调[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6):37-39.
被引量:1
2
韩曙平.
从国际金融监管趋势透视我国的银行监管[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4):58-60.
被引量:2
3
朱婷.
中国银监会监管效能问题探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5):63-65.
4
陈丽娜.
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关系研究——基于协调与互动关系的分析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1):25-26.
5
李林.
中国金融监管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9(3):56-59.
被引量:4
6
刘明显.
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问题的思考[J]
.特区经济,2009(1):69-71.
被引量:7
7
胡海燕.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相关法律制度探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7(2):131-134.
被引量:1
8
赵宗博.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及其演变[J]
.社科纵横,2011,26(1):27-29.
9
李娅,华伟.
金砖国家国际金融合作协调机制研究[J]
.农村金融研究,2011(9):34-38.
被引量:8
10
洪武林.
我国对跨国银行监管的实践及问题思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5):114-11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
1
郑良芳.
外资金融机构对我国银行进行股权投资的研究——兼评“中国是否正在‘贱卖’自己的银行业”[J]
.经济研究参考,2005(82):32-37.
被引量:6
2
杨晓骅.
关于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制现状和市场准入的思考[J]
.经济师,2006(4):78-79.
被引量:3
3
许国平,葛蓉蓉,何兴达.
论国有银行股权转让的均衡价格——对“贱卖论”的理论回应[J]
.金融研究,2006(3):16-22.
被引量:21
4
张继红.
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法律监管[J]
.金融论坛,2006,11(3):24-28.
被引量:7
5
张远忠.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的法律问题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4.
6
郑志.WTO与中国经贸法律的变化[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7
贺小勇.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M]法律出版社,2002.
8
杨胜刚,彭建刚.WTO与中国金融业发展[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9
巴曙松.
超越银行“贱卖”争论[J]
.商务周刊,2006,0(Z1):62-6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李祎征.
WTO下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准入制度[J]
.时代经贸(下旬),2006(7):1-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金清,刘庆富.
中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承诺水平的测度与比较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07(2):40-46.
被引量:10
2
张金清,管华雨,刘庆富.
中国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08(3):61-67.
被引量:1
1
中国不应做国际最后贷款人[J]
.领导文萃,2009(4):32-33.
2
孙正蓉.
风险水平调整下的存款保险定价机制研究——基于Merton与违约预期损失定价模型[J]
.科学决策,2013(9):47-62.
被引量:5
3
周阔.
浅析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特点、风险及防范[J]
.商情,2014(3):36-36.
4
王善论.
跨越信用证结算中银行收费障碍[J]
.进出口经理人,2010(11):56-56.
5
徐明棋.
央行货币互换: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J]
.社会科学,2016(3):51-64.
被引量:6
6
他们[J]
.沪港经济,2010(1):9-9.
7
王芳.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分析与防范[J]
.现代商业,2011(32):177-177.
8
杨艳.
直面信用证业务危与机[J]
.中国外汇,2013(11):62-63.
9
郑振龙,江孔亮.
关于IMF能否作为国际最后贷款人问题之研究[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0,20(9):19-24.
被引量:3
10
金智,柳建华,陈辉.
信息披露监管的外部性——同行信息传递与市场学习[J]
.中国会计评论,2011,9(2):225-250.
被引量:15
武汉金融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