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考的内容、形式与能力考查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高考的内容、形式与能力考查关系的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该课题就高考的内容和形式改革以及高考中能力考查的方案进行了研究,分为高考命题的研究和高考社会调查研究两方面进行。本文节选了有关高考命题改革的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部分。
作者
《高考的内容、形式与能力考查关系的研究》课题组
出处
《中国考试》
2006年第4期25-32,共8页
journal of China Examinations
关键词
高考命题
能力考查
教育科学规划
社会调查研究
命题改革
“十五”规划
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教育部
分类号
G632.4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72
1
丁朝蓬.
新课程学生评定的方法学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2004(8):9-11.
被引量:1
2
雷新勇.
用多元概化理论研究综合能力测试(上海卷)改革的必要性[J]
.中国考试,2005(1):45-48.
被引量:3
3
李吉会.
如何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J]
.教育科学研究,2006(2):23-26.
被引量:20
4
辛涛.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测量理论的价值[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6-61.
被引量:53
5
柳博.
自学考试命题质量控制措施刍议[J]
.中国考试,2006(4):14-17.
被引量:13
6
张亚宁.
新中考改革能否超越应试功利之现实?[J]
.中国教师,2006(6):9-13.
被引量:1
7
甘良梅,余嘉元.
标准参照测验分数体系的探讨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6,26(3):79-83.
被引量:7
8
王蕾,焦丽亚.
学生能力国际评价项目(PISA)简介与香港PISA2003评价报告的再评价[J]
.中国考试,2006(9):49-56.
被引量:11
9
崔允漷,夏雪梅.
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2007,27(1):13-18.
被引量:93
10
马长冰.
高校招生考试命题评说[J]
.教育评论,2007(1):90-9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李旭.
新课程视角下的高考改革[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5-39.
被引量:2
2
李旭,陈献.
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考改革[J]
.教育评论,2007(6):139-140.
被引量:5
3
赵青文.
自学考试能力考核模式探析[J]
.中国考试,2008(11):41-44.
4
徐岩,丁朝蓬,王利.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2,32(3):12-21.
被引量:31
5
林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语文文本阅读刍议[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8):4-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沈丹华.
“质性”与“量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双轨道[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35):24-24.
2
吕世虎,曹春艳,金晓青,王尚志.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15,24(3):6-12.
被引量:19
3
张振鸿.
略论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面临的问题[J]
.当代教育科学,2008(24):49-50.
被引量:1
4
李木洲.
高考模式改革趋向探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4):48-51.
被引量:5
5
杨辉平,石莺莺.
SAT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82-84.
被引量:1
6
吴根洲,朱姝.
高考统考科目的变革及其趋势分析[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0(12):73-75.
7
周文虹,李雄鹰,孙巧平.
高校自主招生联考认同度的实证研究[J]
.教育与考试,2011(5):34-39.
8
高丽云.
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J]
.新课程学习(下),2012(6):132-133.
被引量:1
9
刘沛林,申秀英,卜华白.
新课程背景下湖南高考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及其实施对策研究——一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6):130-134.
被引量:1
10
康武,王彦娜.
课程改革下测验运用的新视角——测验效应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
.考试周刊,2013(6):170-171.
1
柳克奇,张万奎,孙亚辉.
独立学院创新实验教学的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2):84-85.
被引量:3
2
章新.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9,15(2):38-44.
3
王跃光,范丹红.
中学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分类及指导[J]
.生物学通报,2004,39(4):37-40.
被引量:2
4
潘文华,王晶舒.
联结互动性实践教学探索[J]
.中外企业家,2014(8X):268-270.
5
陈华,聂江,张万奎.
地方院校创新实验教学的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28-129.
被引量:5
6
黄薇薇,陈颖.
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学探索——基于108篇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10):97-99.
7
朱明月.
对小学体育教师形象的探究[J]
.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14,0(S2):11-12.
8
王雪军.
吉林省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6):1-3.
被引量:4
9
张樟.
中国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下的办学形式改革:问题与对策[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6):66-70.
10
张瑞芝,杨玉洁.
政治课教学形式改革初探[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9(3):110-111.
中国考试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