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珠江、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集群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组织的形式,而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两个区域,两者的产业集群现象十分突出。本文先对产业集群理论进行评述,然后从产业集群角度对两区域的优势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提出在发展两区域产业集群时所应采取的对策。
作者
陈榕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经济系
出处
《珠江经济》
2006年第3期64-69,共6页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产业集群理论
珠江三角洲
区域产业组织
区域产业集群
集群现象
发达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66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9
1
金波,关海玲.
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5):105-106.
被引量:5
2
马春辉.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城市化——以长江、珠江三角洲为例[J]
.经济问题,2004(3):30-32.
被引量:46
3
周运源,黄桂良.
从经贸、投资角度比较珠江、长江三角洲的优势及发展前景[J]
.国际贸易问题,2004(3):66-69.
被引量:7
4
陈继海,唐翌.
中国产业集聚模式的动态考察[J]
.当代财经,2003(10):96-97.
被引量:15
5
骆文达,曾路.
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集聚若干问题研究——以福建晋江运动鞋产业集群为例证[J]
.当代财经,2003(8):91-93.
被引量:8
6
刘世锦.
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J]
.改革,2003(3):64-68.
被引量:101
7
仇保兴.
集群结构与我国城镇化的协调发展[J]
.城市规划,2003,27(6):5-10.
被引量:52
8
侯守礼,高明国,冯菊红.
基于产业集群的小城镇质量发展战略[J]
.经济经纬,2003,20(3):61-63.
被引量:9
9
朱英明.
产业集聚研究述评[J]
.经济评论,2003(3):117-121.
被引量:142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迈克尔·波特 陈小悦.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
保罗·克鲁格曼 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英]马歇尔 朱志泰译.经济学原理(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4
[3]钱平凡.产业集群:粤、浙、京同期开花不同果[N].中国经济时报.2003-10-12.
5
Michael E. Porter. Cluster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ember- December 1998.
6
迈克尔·波特 李明轩(译).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7
(美)迈克尔·波特 李明轩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8
保罗·克鲁格曼(蔡荣译).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9
.广东六大创新推进城镇化[N].南方日报,2003-12-01.
10
Porter .M. Cluster and the New Ec onomics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共引文献
366
1
罗啸潇,王婷,廖斌.
我国产业集聚热点与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20,22(3):65-72.
2
闻岳春,黄昌杰.
数字金融、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发展[J]
.金融监管研究,2023(9):56-76.
被引量:16
3
郭卫军,黄繁华.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1):37-51.
被引量:15
4
胡健,焦兵.
中国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1):19-23.
被引量:14
5
郭璐瑶.
我国产业集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经济市场,2008(9):66-67.
被引量:1
6
赵新建.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地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J]
.探求,2005(6):52-55.
被引量:6
7
蒋媛媛,陈雯.
论产业集聚与新型工业化道路[J]
.全国商情,2005(9):12-14.
8
李金保.
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群建设研究——基于构建两型社会的视角[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2):172-173.
被引量:2
9
乜堪雄.
汽车产业集群效应与政府策略研究——基于重庆的实证分析[J]
.市场营销导刊,2008,0(2):62-67.
10
张庆,刘云,蒋海军,侯媛媛.
北京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13,21(S2):606-61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0
1
王志华,陈圻.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结构趋同与竞争绩效[J]
.统计研究,2005,22(3):33-36.
被引量:43
2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董祚华,南金德.
推进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研究报告[J]
.决策与信息,2007(2):42-48.
被引量:15
3
董佰壹;刘里卿.创新型城市群与创新型集群的耦合发展机制[N]光明日报,2012.
4
赵方舟.产业集群与创新型都市圈建设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8.
5
张兆安.大都市圈与区域经济一体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廉水;Roger R.Stough.都市圈发展——理论演化·国际经验·中国特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
康保苓.
长三角构建国际文化创意城市群的策略研究[J]
.经济论坛,2011(4):120-123.
被引量:5
8
郭颖.
基于产业视角的我国制造业环境资源保护能力研究[J]
.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1(8):265-267.
被引量:1
9
陈剑锋,唐振鹏.
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8):22-27.
被引量:312
10
张楠,郑伯红.
现代网络型城市的区域规划理论思辨——长株潭地区的案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03,10(6):41-4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傅兆君,王超,赵方舟.
基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长三角创新型城市群建设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4-19.
被引量:4
2
伍雪迎,高志贤.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武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1):6-8.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邵运川.
基于城市经济学的长三角区域产业模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20):51-52.
被引量:1
2
朱平芳,李世奇.
长三角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比较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16(1):17-24.
被引量:7
3
周海娟,李兴光.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河北省创新型城市群建设研究[J]
.才智,2017,0(36):208-209.
4
刘波,陈丽.
江苏沿海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7,0(5):25-28.
被引量:2
1
马雷.
产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变化的促进作用[J]
.中国证券期货,2011,14(11X):138-138.
被引量:2
2
郭春梅.
入世与提高我国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
.企业经济,2003,22(6):60-61.
被引量:1
3
帅宁,尹继东.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化探讨[J]
.求实,2005(12):39-41.
被引量:2
4
曾煜,聂平平.
关于产业聚集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探讨[J]
.价格月刊,2004(4):9-10.
被引量:1
5
朱英明.
产业集聚研究述评[J]
.经济评论,2003(3):117-121.
被引量:142
6
郭新宝.
信息技术发展对产业集聚的影响[J]
.集团经济研究,2005(12X):152-153.
7
郭金喜.
产业集群与跨越式发展[J]
.青海社会科学,2005(2):35-38.
被引量:2
8
包锦阔.
产业集聚与分类[J]
.发展研究,2007,24(3):58-59.
被引量:2
9
2015年第二期处级班第二课题组,宋延亮,庞前聪,王越(指导).
港珠澳大桥对珠海西部城区产业发展的影响[J]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6(1):77-80.
被引量:2
10
曾光,周伟林.
产业聚集理论及进展[J]
.江淮论坛,2005(6):5-10.
被引量:21
珠江经济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