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古代的判例研究: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被引量:22

中国古代的判例研究: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春秋战国以前的判例研究,由于史料的局限,无从考证。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古代的判例研究经历了秦汉、唐宋和明清三个时期。秦汉时期进行了对判例的系统整理,并确立了“集类为篇,结事为章”的判例编撰体例。唐宋时期已出现判例研究集,郑克《折狱龟鉴》最有代表性。判例研究立足制定法的原则、精神,总结审判经验,介绍办案技巧,提高办案质量,克服制定法疏漏。明清时期杨昱所著《牧鉴》,创立了经(经义)、史(判例)和论(评论)三位一体的判例研究模式。出现了以薛允升《读例存疑》为代表的比较系统的判例研究的专门著述。中国古代的判例研究,侧重于总结司法经验,启迪法官智慧,服务立法改革。判例研究与传统律学保持了相同的风格,带有强烈的经验色彩。中国古代未能在判例形成与适用的程序、判例适用的技术方法、判例效果的系统评价等领域,进行抽象、归纳、概括,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发展为系统的判例学说。 Ancient China' s case-law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that is Qin-Han, Tang-Song and Ming-Qing. In Qin-Han phase case-law was arranged systemically and editing principles of case -law established. Tang-Song phase developed case-law research collections such as 〈Mirror of Case Deciding〉 written by Zhen Ke. In Ming-Qing phase , 〈 Ruling Mirror 〉 written by Yang Mu established a case-law research mode which includes classics ( Jing ), cases (Shi) and case review ( Lun ), and a special case-law research book 〈 Doubts Records in Reading Case-law 〉 written by Xue Yunshen appeared. Ancient China's case-law research emphasized the summing up of judicial experiences, inspiring judges' wisdom and serving the judicial reform. However, Ancient China' s case-law research did not developed into a systematic case-law doctrine.
作者 汪世荣
机构地区 西北政法学院
出处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9,共8页 China Legal Scie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4

  • 1.《周礼·秋官·大司寇》[M].,..
  • 2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M].文物出版社,1978年..
  • 3何勤华.秦汉时期的判例法研究及其特点[J].法商研究,1998,16(5):86-91. 被引量:24
  • 4.《唐律》12篇[M].,..
  • 5汪世荣.《判例与法律发展》第二章相关论述[M].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 6张伟仁.《清代法制研究》[J].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76,1983,:62-62.
  • 7《汉书·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
  • 8汪世荣.《奏谳书所见秦汉时期的法律推理》[A]..《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一)[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9.《荀子·君道》[M].,..
  • 10黄源盛.《董仲舒春秋决狱案例研究》[J].[台]法学论丛,(2).

二级参考文献8

共引文献228

同被引文献501

引证文献22

二级引证文献20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