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71-76,共6页
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同被引文献508
-
1金炜玲,孟天广.公众参与、政治价值观与公众感知的政府质量——基于2015年中国城市治理调查数据[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1):44-57. 被引量:11
-
2姚先国,冯履冰,周明海.中国劳动力迁移决定因素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科学,2021(1):117-125. 被引量:26
-
3张露,罗必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从打开城门到开放村庄[J].南方经济,2021,50(5):1-13. 被引量:30
-
4张友浪.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J].公共管理评论,2020,2(2):149-159. 被引量:24
-
5许传新,许若兰.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5):39-44. 被引量:66
-
6王处辉,李娜.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研究——基于对某高校农村学生群体的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4):36-41. 被引量:34
-
7韦达.专家预测2010年前中国十大风险[J].价格与市场,2004(10):22-22. 被引量:1
-
8赵云泽.中国报刊负面新闻近年的发展变化——对2001-2008年5份中国报刊负面新闻的统计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9,31(3):52-56. 被引量:11
-
9徐铭.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心理失衡的危机[J].江苏社会科学,2006(S2):23-26. 被引量:7
-
10刘宗粤.公平、公平感和公平机制[J].社会,2000,20(7):26-27. 被引量:9
引证文献42
-
1程舒.社会阶层与税收道德——基于WVS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的考察[J].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2021(1):66-83.
-
2王甫勤.转型期社会不公平感的产生与调适[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5):147-152. 被引量:5
-
3梁军峰.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1):50-54. 被引量:3
-
4王洋.法律纬度下的思想解放[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5):79-83.
-
5王晓钧,王迪,廖敏红.珠江三角洲地区公民公平感调查[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6):98-103. 被引量:6
-
6丁建峰.看得见的正义——行为经济学的分配正义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1):128-134. 被引量:6
-
7程丽香.东南沿海县域居民收入差异及内在关联:福建例证[J].改革,2009(8):89-95. 被引量:4
-
8王甫勤.当代中国大城市居民的分配公平感:一项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英文)[J].社会,2011,31(3):155-183. 被引量:35
-
9潘春阳,何立新.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1(5):20-29. 被引量:33
-
10刘畅.正确应对网络传播的社会不公事件——以高校思政工作为视角[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2):95-9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03
-
1胡荣,莫思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的社会比较与风险感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2):103-116. 被引量:2
-
2孟新婷,任路(指导).信教徒社会融合的测量指标体系研究——基于SEM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20(1):38-46.
-
3李莹.我国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城乡差异——基于社会地位与公平感的实证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20,0(1):92-105. 被引量:9
-
4杨琨,彭华民.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社会平等与公平感的中介效应[J].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3(1):25-46. 被引量:2
-
5朱琳,马佳良.小镇青年的网络舆情生成及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微博数据的主题建模与情感分析[J].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2023(4):105-119. 被引量:2
-
6马凌远,李晓敏.民营企业家社会经济地位主观认知与个人慈善捐赠[J].统计研究,2021,38(1):105-118. 被引量:21
-
7周立,王晓飞.城乡中国时代的村庄再组织化[J].江苏社会科学,2021(5):40-46. 被引量:14
-
8龚锋,李博峰,雷欣.大学扩招提升了社会公平感吗——基于主观公平感的断点回归分析[J].财贸经济,2021(3):111-127. 被引量:8
-
9周强,周英慧.资产专用性会如何影响政治态度和社会稳定?——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北大政治学评论,2020(2):91-113. 被引量:1
-
10刘进.明星收入的经济学模型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9):103-104.
-
1李春玲.各阶层的社会不公平感比较分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9):13-15. 被引量:19
-
2张厚义,刘平青.新阶层,新声音[J].经济月刊,2003(11):31-34. 被引量:1
-
3张厚义,刘平青.私企参政[J].珠江经济,2004(1):59-61.
-
4常凯.关于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的界定与特点[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7,16(2):32-34. 被引量:6
-
5刘东华.一个阶层的崛起和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J].中国企业家,2004,40(1):75-75.
-
6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健康的阶层意识[J].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6(4):97-97.
-
7张厚义,刘平青.私企参政[J].经济月刊,2003(11):35-37. 被引量:20
-
8张厚义,刘平青.新阶层,新声音[J].理论参考,2004(3):45-46.
-
9叶檀.房价“失控”背后的真相[J].理财(市场版),2013(5):12-12.
-
10王玲,耿崇桑.房管舆情监测引导行业管理[J].上海房地,2010(12):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