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
1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化外交是战后日本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文化外交理念、机构和内容三个方面的变化来分析。首先,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其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其次,日本文化外交机构随着这种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完善;再次,日本文化外交内容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历史问题的处理方法,成为影响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
丁兆中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Japanese Studies
关键词
文化外交
战略
理念机构
内容
分类号
D8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85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91
参考文献
12
1
内閣制度百年編纂委員会[内閣歴代総理大臣演説集]、大蔵省印刷局、1985年、435頁.
2
平野健一郎.[戰後日本外交にぉける<文化>]、渡辺昭夫編.《戰後日本の对外政策》、有斐閣、1991年、356頁.
3
内閣制度百年編纂委員会[内閣歴代総理大臣演説集]、大蔵省印刷局、1985年、987頁、988頁.
4
.新华社东京电讯.,1983年9月10日.
5
和田純[東アジアにぉける日本の国際文化交流と文化外交]、添谷芳秀·田所昌增編[日本の東アジア構想]、慶応義塾大学出版会、2004年、71頁.
6
戰後日本国際文化交流研究会編[戰後日本の国際文化交流]、勁草書房、2005年、7頁.
7
国際文化交流基金編[国際文化交流基金十五年の步み]、1990年、235頁.
8
和田純[東アジアにぉける日本の国際文化交流と文化外交]、添谷芳秀·田所昌幸編[日本の東アジア構想]、慶応義塾大学出版会、2004年、64頁.
9
平野健一郎[戰後日本外交にぉける<文化>]、渡辺昭夫編[戰後日本の对外政策]、有斐閣、1991年、355頁.
10
外務省[外交青書]、大蔵省印刷局、2000年、410頁.
共引文献
1
1
李寒梅.
三十年来日本的政治转型与政党体制变化[J]
.国际政治研究,2010,31(1):84-102.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85
1
白智立,刘丛丛,桥本绘美.
关西广域联合:地方分权改革视域中的日本跨域治理实践[J]
.日本学刊,2021(2):54-74.
被引量:1
2
关世杰.
浅谈中日间的跨文化交流问题[J]
.国际政治研究,2000,21(2):15-22.
被引量:6
3
赵可金.
人文外交:全球化时代的新外交形态[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6):73-89.
被引量:32
4
金熙德.
日本对东南亚外交的转折——从福田主义到桥本主义[J]
.当代亚太,1998(7):3-9.
被引量:12
5
周永生.
冷战后的日本文化外交[J]
.日本学刊,1998(6):71-85.
被引量:10
6
李廷江.
探索国际关系的新视角——平野健一郎和他的国际文化理论[J]
.国外社会科学,1997(2):39-43.
被引量:8
7
曹丽琴.
朝鲜同日本关系的演变与发展[J]
.东北亚论坛,1992,1(2):69-74.
被引量:1
8
曹云华.
日本与东南亚:爱恨交织的伙伴——对日本战后东南亚政策的回顾与前瞻[J]
.东南亚研究,1992(1):41-45.
被引量:7
9
张光.
战后日本的战争赔偿与经济外交[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24-30.
被引量:9
10
毛桂荣.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制度述评[J]
.公共管理研究,2009(0):195-215.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5
1
张晨.
经济结构变化与对外文化软实力培植的联动——以日本“和食”为例[J]
.日本学研究,2019(1):253-268.
2
宋效峰.
国际威望政策与中国的和平崛起[J]
.江苏社会科学,2006(3):114-119.
被引量:2
3
胡文涛.
解读文化外交:一种学理分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24(3):50-58.
被引量:45
4
刘勇.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外交[J]
.特区经济,2009(2):77-79.
5
彭姝祎.
试论法国的文化外交[J]
.欧洲研究,2009,27(4):107-122.
被引量:15
6
廉德瑰.
日本公共外交的特点[J]
.日本学刊,2011(1):40-51.
被引量:15
7
艾昕.
论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对内蒙古地区文化产业的启示[J]
.前沿,2011(15):198-200.
被引量:1
8
代帆.
中日在菲律宾的软实力比较研究[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2):92-112.
被引量:5
9
韦红,李颖.
日本构建与印尼“心心相印”伙伴关系研究:路径与策略[J]
.东南亚研究,2019,0(1):74-93.
被引量:2
10
师艳荣.
日本文化外交战略中的青年国际交流——以内阁府青年国际交流事业为中心[J]
.日本问题研究,2015,29(1):63-7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91
1
陈开和.
试论近代以来日本的国际文化传播战略[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3).
被引量:1
2
崔守军,范存祺,郑执浩.
跨文化交流视阈下东盟对中日情感话语比较研究[J]
.当代亚太,2023(1):70-99.
被引量:5
3
赵可金.
人文外交:全球化时代的新外交形态[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6):73-89.
被引量:32
4
叶青.
浅析中国特色人文外交[J]
.国际展望,2010,2(1):37-45.
被引量:5
5
胡文涛.
冷战结束前私人基金会与美国文化外交[J]
.太平洋学报,2008,16(3):39-46.
被引量:8
6
胡文涛.
美国文化外交的思想与实践特征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启示[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2):26-31.
被引量:5
7
梁晓君.
塑造新中国形象——试论周恩来的文化外交[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25(2):18-24.
被引量:6
8
胡文涛.
美国私人基金会参与文化外交的历程与动因[J]
.世界历史,2008(6):14-23.
被引量:4
9
谷征.
从文化外交视角解读奥运会开幕式的“和”文化[J]
.东南传播,2009(2):70-72.
被引量:1
10
陈世阳.
“国家形象战略”研究综述[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5(4):119-122.
被引量:7
1
李碧华.
越南到2020年文化外交战略[J]
.东南亚纵横,2011(8):19-23.
被引量:4
2
刘德会.
新世纪我国的文化外交战略的实现途径与意义探析[J]
.西部教育研究(内江),2009,9(4):30-32.
3
杨自朋.
立足干事创业 加强自身建设[J]
.机构与行政,2013,0(12):49-51.
4
毕云红.
信息时代话外交[J]
.世界知识,2000(17):38-40.
被引量:1
5
张殿军.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56-61.
6
张超.
文化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探讨[J]
.魅力中国,2013(34):23-23.
7
丁兆中.
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战略[J]
.东南亚纵横,2008(10):8-12.
被引量:7
8
许慈惠,吴伟丽.
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研究--以日本对华国际交流员项目为例[J]
.国际观察,2013(5):58-64.
9
乔旋.
构建中国文化外交新战略提升国家形象[J]
.教学与研究,2010(5):61-66.
被引量:7
10
靳利华.
新世纪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构建[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10(4):31-35.
被引量:1
日本学刊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