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柏拉图不在场的本体论和亚里士多德在场的本体论分别规定着传统本体论的两种基本路向。前者是一种伦理意义上的本体论,后者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本体论,二者又都具有认识论、价值论、目的论倾向。正是基于对传统本体论的深刻批判,通过对在与在者的分离与贯通,及研究对象、范式、目标的转换,存在论作为本体论的一种新形式才在现代得以创制。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作者简介
董世峰(1968-),男,陕西洛南人,哲学博士,博士后,深圳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价值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