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世说新语》叙事对时间的模糊处理
被引量:
2
Blur of Time in the Narration Features in "Shishuo Xiny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世说新语》叙事对时间进行了模糊处理,使时间的表达人文化、情感化,成为写意性叙事的一部分。这为《世说新语》选材所规定,哲学思想影响是深层原因。
作者
王秀红
机构地区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0-82,共3页
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叙事
时间
模糊处理
《世说新语》
中国
文学研究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
王秀红(1972-),女,河北保定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从事古代文学与法律古籍整理研究。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刘书成.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时空模糊叙事构架[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2(5):24-30.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7
1
李丰绫.
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浅析《倾城之恋》的时空叙事艺术[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140-141.
2
成敏.
论元杂剧模糊性美学特色[J]
.戏剧艺术,2002(3):71-79.
被引量:1
3
王秀红.
《世说新语》叙事对时间的模糊处理[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18-19.
4
李昭明,王卓玉.
明清小说景物描写与小说空间拓展的嬗变历程[J]
.明清小说研究,2018,0(2):71-81.
5
杨宗红.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地理改编[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6):52-59.
6
郭淑萍.
重读巴金《家》——浅谈《家》的时空体形式[J]
.艺术科技,2016,29(8).
7
高淮生,李春强.
十年来《红楼梦》叙事学研究述评[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9(3):51-58.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0
1
范子叶.
《世说新语》的语言美[J]
.求是学刊,1986,13(4):85-90.
被引量:3
2
彭晓霞.《世说新语》语言风格论析[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2).
3
郭艳.试论《世说新语》的文学性[D]山西大学,山西大学2004.
4
化晓方.论《世说新语》的叙事艺术及其历史地位[D]西北大学,西北大学2008.
5
高映.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的四大亮点——对比、比喻、细节和精练的语言[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2):39-40.
被引量:1
6
宁稼雨.
三国历史的不同记载——《世说新语》与《三国志》诸书对比举隅[J]
.三峡论坛,2010(4):19-26.
被引量:3
7
刘友朋.
《世说新语》人物形象塑造小议[J]
.天中学刊,2001,16(6):49-51.
被引量:1
8
刘正国.
《世说新语》的语言艺术[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5(3):31-35.
被引量:1
9
李凤.
《三国志》叙事研究综述[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6):107-111.
被引量:1
10
李瑄.
论《世说新语》叙事的新变与传承[J]
.社会科学研究,2003(6):139-14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任海军.
《世说新语》叙事研究综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49-50.
2
林雯.
魏晋南北朝史学著作与志人小说的叙事比较研究--以《三国志》与《世说新语》为例[J]
.今古文创,2021(28):41-42.
1
王秀红.
《世说新语》叙事对时间的模糊处理[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18-19.
2
赵凤云.
刍议外国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模糊处理[J]
.魅力中国,2014(12):39-40.
3
许泉.
论《边城》与《死街》中对静止生命形态的不同理解及其原因[J]
.北方文学(中),2014(1):85-86.
4
林素真.
从复调的书写方式比较《红楼梦》与《古韵》的女性形象异同——从王熙凤和“三妈”的女性形象的异同说起[J]
.写作,2015,0(8):29-31.
5
陈浩.
论《世说新语》叙事的多体性与诗性叙事[J]
.现代交际,2015(8):100-100.
6
林倩婷.
一样的征人,异样的情怀——比较《东山》与《采薇》男主人公形象差异性[J]
.阅读与鉴赏(教研),2008(5):41-42.
7
陈倩.
回到哪个“古希腊”?-西方文学史中的“古典”迷误[J]
.江汉论坛,2017(4):101-105.
被引量:1
8
彭建成.
情节的魅力——《边城》中的情节空白[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9):92-93.
9
余世存.
《黄昏的缤纷》补记[J]
.书屋,1999,0(3):29-31.
10
张丽钧.
指尖上的美妙语言[J]
.聪明泉,2007,0(9):28-28.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