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K型与A型杂种小麦的优势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探讨了K型与A型杂种F1代几个主要性状的优势表现及其差异。初步认为K型杂种的优势低于A型,说明K型细胞质具有不良的效应。但不同基因型对其胞质的反应有别,通过优良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配。
作者
高庆荣
机构地区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6年第4期20-22,共3页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关键词
小麦
杂种优势
K型细胞质
分类号
S512.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
1
张改生,杨天章.
偏型、粘型和易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初步研究[J]
.作物学报,1989,15(1):1-10.
被引量:83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吴郁文,小麦核质杂种细胞质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1987年
2
张改生,陕西农业科学,1986年,5期,4页
3
蔡旭,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5年,4期
4
张改生,西北农学院学报,1985年,13卷,2期,32页
5
宁毓华,西北农学院学报,1984年,12卷,2期,82页
6
杨天章,作物学报,1983年,9卷,4期,217页
共引文献
82
1
赵风梧,李慧敏,李洪武,周俊娥.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91-1研究初报[J]
.种子,1993,12(5):61-62.
被引量:5
2
高庆荣,张爱民,王瑞霞,乔晓琳,张永祥.
K、T、V、CHA型杂种小麦品质性状的细胞质效应[J]
.作物学报,2005,31(1):43-47.
被引量:13
3
刘宏伟,马学锋,杨天章.
V型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21(3):6-11.
被引量:9
4
孙善英,杨天章,刘晚苟.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诱导单倍体胚的胚胎学观察[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21(4):18-25.
被引量:4
5
宋自仁,张爱国,荆鹏晏,王勇.
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比较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4,29(3):255-261.
被引量:3
6
杜启艳,徐乃瑜,易自力.
小麦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的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4,12(3):193-206.
被引量:9
7
程俊源,孙国庆.
K—19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建及其育性恢复源的发现[J]
.华北农学报,1995,10(2):1-7.
被引量:1
8
詹克慧,崔党群,吕德彬,许海霞,程西永,范濂,董中东.
小麦K型不育系的易恢性及育性恢复的稳定性研究[J]
.作物学报,2005,31(11):1490-1494.
被引量:6
9
姚雅琴,杨天章.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药壁及小孢子发育特征[J]
.电子显微学报,1996,15(5):402-402.
被引量:1
10
程俊源,孙国庆,刘录祥,赵林姝,吕秀霞.
K-19小麦雄性不育-育性恢复体系的研究[J]
.核农学报,1996,10(2):71-74.
同被引文献
11
1
何觉民,戴君惕,邹应斌,张海清,刘雄伦,欧仕益,周美兰.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Ⅰ.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20(1):1-5.
被引量:24
2
田笑明,吴玉珍,穆培源,穆廷文,韩新年.
Q型杂种小麦杂种优势研究初报[J]
.新疆农业科学,1996,33(5):198-200.
被引量:4
3
郭瑞星,邵仁学,湖北省种子总公司.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1996,35(6):25-28.
被引量:19
4
李存东,曹卫星.
小麦阶段发育的生理生态特征评述[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20(2):17-21.
被引量:26
5
南京农学院 江苏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48-172.
6
张爱民,黄铁城.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1997(5):16-20.
被引量:75
7
周金生,杨木军,顾坚,田玉仙.
温光型小麦两用不育系与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J]
.云南农业科技,1997(6):3-6.
被引量:5
8
薛光行,陈平,陈长利.
水稻光敏不育临界日长估值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8,31(3):19-24.
被引量:8
9
吴兆苏.
小麦超高产育种展望[J]
.作物杂志,1990(1):4-5.
被引量:26
10
孙兰珍,高庆荣,崔德才,王桂荣.
新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V型初步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3(1):1-8.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荣德福,曹卫民.
普通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类型与长日高温敏感型不育系的选育[J]
.麦类作物,1999,19(1):20-24.
被引量:11
2
邹吉承,郑君海,王昌华,张燕之,周毓珩.
小麦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
.辽宁农业科学,2000(1):33-3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李新奇,袁隆平,颜应成,肖金华.
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反向杂交法研究[J]
.种子,2004,23(10):3-6.
被引量:4
2
许育彬,康海岐.
小麦光温敏型两系法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2001,47(9):28-29.
被引量:6
3
程旭东,孙东发,荣德福.
新型光温敏小麦不育系337S的组织结构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6):495-499.
被引量:9
4
王丰青,何觉民,魏荷,何仪.
高温不育小麦育性转换特性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2):211-215.
被引量:9
5
江红梅,张立平.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研究进展[J]
.种子,2009,28(5):56-59.
被引量:11
6
骆叶青,胡文彬,周美兰,罗丕.
两系小麦研究现状与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37-13538.
被引量:1
7
刘玉平,茹振刚,陈希勇,李辉,李亚军,赵爱菊,宿振起.
小麦不育系BNS在石家庄地区育性转换规律的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6):46-49.
被引量:8
8
王凯辉,耿香利,郭宝生,刘素恩,赵存鹏,马玉柱,耿军义.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在棉花杂交优势利用中的应用前景[J]
.河北农业科学,2013,17(2):68-71.
被引量:3
9
马廷臣,师凤华,李卓夫.
光温敏型雄性不育小麦研究新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2):32-34.
被引量:5
10
孟自力,闫延梅,许辉,闫向泉,朱倩,倪雪峰,朱伟.
热带地区小麦不育的品种间差异分析[J]
.热带农业科学,2018,38(4):77-80.
1
卢良峰,张弛,邓淑华.
普通小麦K型三系花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初步观察[J]
.华北农学报,1992,7(4):19-21.
被引量:9
2
詹克慧,赵鹏,吕德彬,范平,马素芹.
K型细胞质对普通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4,19(2):57-61.
被引量:2
3
高庆荣,孙兰珍,刘保申.
K型(Ae.kotschyi)细胞质对杂种小麦几个主要性状的效应[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8(3):245-252.
被引量:1
4
朱列层,马翎建,宋喜悦,奚亚军,胡银岗,刘曙东,杨存义,何蓓如.
单芒与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比较 Ⅱ.农艺性状效应[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7(1):6-9.
被引量:10
5
王雅婷,段维,公彦泽.
油用向日葵新葵19号不育系1193A的选育及利用[J]
.园艺与种苗,2015,35(11):13-15.
6
罗志祥,朱启升,王安东,陈杭之,施伏芝.
早籼型不育系351A的配合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1):27-28.
被引量:2
7
王立新,贺磊,郑根昌.
高粱优良不育系314A的选育与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6):49-49.
被引量:1
8
胡喜连,李翠丽,李淑杰,李继洪,高士杰,王世义.
高粱矮秆优良不育系吉4190A的选育报告[J]
.现代农业科技,2012(6):96-96.
9
李关土,董世钧,李春寿,吴荣厚,俞铭.
杂交晚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的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1996,37(5):213-215.
被引量:9
10
文浩然,张荣兴,熊寿福.
杂交水稻几个优良不育系恢复系特征特性观察结果[J]
.种子,1989,8(2):73-76.
中国农学通报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