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云南档案》
2005年第4期29-31,共3页
Yunnan Archives
同被引文献16
-
1陶子厚.抗战时期的西南运输总处[J].民国档案,1996(2):34-44. 被引量:6
-
2屈平.史迪威公路今昔谈[J].广东党史,2005(6):45-47. 被引量:1
-
3杨杰.军事与国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12):129.
-
4[日]松本俊一,安东义良日本外交史(第22卷)[M].鹿岛出版会,1973:36.
-
5http://anwenwa.blog.tianya.cn.
-
6龚学遂.战时交通史[M].商务印书馆,1947:9,9,17-19,94-99.
-
7[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一)[M].朝云新闻社,1971:568.
-
8[日]日本防卫厅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二分册)[M].上海:中华书局,1983:107.
-
9王佳桂.盟国军援与新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37.
-
10陈修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越国际交通运输线[J].文史资料(第七辑),1989:09.
二级引证文献10
-
1韩继伟.从战时西南边疆交通建设和变迁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J].抗战文化研究,2022(1):26-37.
-
2韩继伟.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过境印支运输外交磋商述评[J].军事历史研究,2020,34(4):86-95. 被引量:1
-
3韩继伟.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体现、象征与标志[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21(1):94-103.
-
4苏凯文,沈宇风,潘瑶,沈立新.缅北地区腾密路沿线农村生计和减贫的初步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3):1-6.
-
5韩继伟.从战时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看中华民族之抗战精神[J].教育文化论坛,2021,13(4):35-44.
-
6韩继伟.史迪威公路抗战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分析[J].抗战文化研究,2012(1):11-19. 被引量:1
-
7韩继伟.阵痛与觉醒:论战时西南边疆交通建设和变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建[J].深圳社会科学,2022,5(2):152-160. 被引量:1
-
8王雪慧,殷昭鲁.战时日本对华海上封锁及其国际法检视(1937~1941)[J].民国研究,2021(1):55-69.
-
9李海群,尚季芳.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初探[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2(1):57-62. 被引量:3
-
10李艳枝,杜佳.从西北国际运输线看抗战时期边疆交通的功能[J].史林,2024(1):72-79.
-
1何战,张宁.伊洛瓦底江·吴哥——东南亚旅游资源两则[J].东南亚纵横,2008(12):32-34.
-
2寻找畹町[J].今日民族,2003(12):36-38.
-
3彭荆风.在太阳当顶的地方扯落太阳旗——远征军1945年1月反攻畹町[J].文史天地,2005(3):4-7.
-
4郭玉霞.探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J].科技资讯,2008,6(24). 被引量:3
-
5张跃.留缅归来话蒲甘[J].东南亚之窗,2006,0(2):63-65.
-
6熊家斌.畹町,亮丽的太阳城[J].对外传播,1995,0(6):28-28.
-
7方铁.简论西南丝绸之路[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114-120. 被引量:7
-
8段之栋.功盖滇缅、中印公路的总工程师(一)——记农工党党员李温平和滇籍道路工程专家段纬[J].前进论坛,2015,0(6):54-55.
-
9Zhang Guangrui.关于云南省瑞丽、畹町边境旅游情况的考察报告[J].旅游学刊,1994,9(4):26-29. 被引量:11
-
10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边境旅游研究"课题组.关于云南省瑞丽、畹町边境旅游情况的考察报告[J].财贸经济,1994,15(8):63-64.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