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庙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好形式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相当一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已经到了濒危的地步,甚至有些已经消亡,这很让人痛心。该文通过网络庙会这一虚拟旅游形式的构想与设计,旨在寻求一条既能宣传和保护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更好地发展旅游业的道路,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文化三方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的目标.
作者
王明磊
机构地区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
出处
《管理观察》
2008年第5期104-106,共3页
Management Observer
关键词
通过网络
庙会
非物质
物质文化遗产
虚拟旅游
旅游业
宣传
设计
目标
经济
道路
濒危
保护
分类号
C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5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58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黄雪莹,张文建.
现代旅游服务营销的新方式——虚拟旅游现象分析[J]
.上海管理科学,2008,30(1):89-91.
被引量:10
2
华春霞,贾鸿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S2):159-161.
被引量:49
3
贾鸿雁.
焦点与走向:关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研究的思考[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6):916-919.
被引量:5
4
李秀金.
文化旅游: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途径[J]
.消费导刊,2007,0(14):227-227.
被引量:2
5
贾鸿雁.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J]
.改革与战略,2007,23(11):119-122.
被引量:89
6
刘建平,陈姣凤,林龙飞.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65-69.
被引量:83
7
梁怡,赵琦.
留住北京的传统记忆——简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4):29-32.
被引量:2
8
王文.
虚拟旅游:足不出户环游世界[J]
.信息技术教育,2006(10):18-19.
被引量:1
9
蔡文.
从休闲市场开发的角度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宜宾学院学报,2005,5(9):64-66.
被引量:8
10
刘茜.
试用科学发展观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J]
.西北民族研究,2005(2):179-184.
被引量:45
二级参考文献
75
1
江辉仙,林广发,黄万里.
基于因特网的虚拟旅游应用探讨[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S1):216-219.
被引量:21
2
梁化奎,翟爱东.
徐州旅游资源中战争文化的研究、开发与利用[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2):6-9.
被引量:2
3
袁书琪.
对福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再认识和再开发[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14-117.
被引量:9
4
裘伟廷.
虚拟旅游的喜与忧[J]
.旅游科学,1999,13(3):9-13.
被引量:21
5
李兵.
对提升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功能的思考[J]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5):62-64.
被引量:3
6
陈军科.
博物馆文化形态的新理念——全球化形势下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哲学思考[J]
.中国博物馆,2004(2):7-12.
被引量:26
7
乌丙安.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由来和发展[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5-11.
被引量:33
8
陈来生.
大旅游与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体化建设[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4(2):61-64.
被引量:3
9
王珊.
把关注延伸到"申遗"之后——从泉州南音保护与振兴十年规划谈起[J]
.中国音乐学,2004(4):50-52.
被引量:3
10
程洁如.
潮州古城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利用初探[J]
.嘉应大学学报,1994,12(2):117-124.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58
1
徐鹏飞,韩顺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机理、动力与路径[J]
.北京文化创意,2020(5):49-55.
被引量:4
2
刘金萍,贾鸿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1):170-172.
被引量:16
3
薛松梅.
论原生态音乐歌种“花儿”的旅游开发[J]
.发展,2009(2):122-123.
被引量:3
4
张春梅.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承德市为例[J]
.江苏商论,2009(5):64-66.
被引量:16
5
陈珊,罗靖,章牧.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以广东石湾陶塑技艺为例[J]
.文化遗产,2010(4):144-150.
被引量:8
6
雷蓉,胡北明.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4):12-16.
被引量:31
7
丁冬雨.
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模式探析[J]
.作家,2012(24):257-258.
8
张桦.
宁镇扬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发展关系探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3):98-102.
被引量:2
9
华春霞,贾鸿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S2):159-161.
被引量:49
10
陈会芬.
浅谈旅游开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黑龙江史志,2014(11):86-8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刘阳.
西藏旅游品牌研究[J]
.消费导刊,2009,0(17):10-10.
被引量:2
2
魏瑞娟.古城旅游者体验质量综合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3,1.
3
王德刚,田芸.
旅游化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存模式[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2(1):16-21.
被引量:94
引证文献
1
1
王媚雪,侯英,翟阳.
山海关古城区旅游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分析[J]
.设计,2016,29(19):110-111.
1
朱长菊,李鸿雁.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J]
.民族论坛,2010(7):48-49.
被引量:7
2
曾元.
穿着睡衣,网上“旅行”过把瘾[J]
.祝你幸福(午后),2009(12):61-61.
3
蔡湛,南文.
工业观光:一盘有待做大的“蛋糕”[J]
.南方论刊,2002(3).
4
刘燕凌.
城市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以泉州为例[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3):71-77.
被引量:3
5
晚晴读者调查[J]
.晚晴,2009(11):53-53.
6
汪菁.
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考察研究[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1-5.
被引量:8
7
杨文顺.
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模式研究——以丽江古城个案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3):144-147.
被引量:5
8
邓丽娟.
休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9-11.
被引量:4
9
刘永明.
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上)[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191-199.
被引量:36
10
刘永明.
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2):183-190.
被引量:19
管理观察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