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52-53,55,共3页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7
1 佟晓妍.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师共同体初探[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12(6):92-94. 被引量:5
2 丁新,武丽志.远程教育质量:一种服务的观点[J] .中国远程教育,2005(03S):14-18. 被引量:73
3 周耀威,吴卫东.构建“基于对话”的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的可靠路径[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31-36. 被引量:2
4 赵中建.教师专业学习及发展[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5 张建伟.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DB/OL].清华大学电化教育中心.http://www.being.org.cn/sikao/netgtt.htm.
6 Shirley M. Hord (1997).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What are they and why are they important? [J].SM Hord - 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 Issues About Change, Volume 6, Number 1.
7 顾小清.教师专业发展: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J] .开放教育研究,2003,9(2):39-43. 被引量:40
二级引证文献18
1 韩煜东,赵丽.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效果提升策略及监督机制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4):153-155. 被引量:5
2 朱东敏,闫玉娟.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师资协作培养模式探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5):23-26. 被引量:1
3 刘晶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远程教学设计研究[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07(10):18-20. 被引量:1
4 唐章蔚,张伟平,任英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混合培训模式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8(9):53-55. 被引量:3
5 朱正平.基于“对话”的教师合作研究:为何与何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10):10-13. 被引量:4
6 唐章蔚.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支持策略研究[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4):555-558. 被引量:4
7 王晓丹,刘新鸽.构建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网络教师共同体[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2):16-19. 被引量:3
8 谢海波.网络教师共同体知识建构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7):85-88. 被引量:11
9 周榕,谢百治.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评述[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6):579-582. 被引量:3
10 杨伟燕.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的探索[J] .中国远程教育,2012(1):63-68. 被引量:12
1 顾振林.浅谈建构“团体学习”网络中的“深度汇谈”[J] .学校管理,2003(4):34-35.
2 王志蔚.教师如何在反思中“学会教学”[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8(12):32-33.
3 周叶平,邝伟乐.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J] .教育科学,2002,18(6):39-42. 被引量:14
4 李海艳.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五项修炼对教师合作的启示[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149-151. 被引量:1
5 杨成钱.浅谈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教师学习[J] .成人教育,2005,25(11):42-42. 被引量:1
6 漆明春.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理性思考[J] .社科新视野,2003(4):17-19.
7 刘志毅.关于建立学习型学校的思考[J] .才智,2010,0(9):214-214.
8 岳亚平.幼儿园团体学习现状调查[J] .学前教育研究,2008(7):15-17. 被引量:2
9 杨江丁.革新管理方式 提高管理效能——关于校长行为的系列研究(之七)[J] .内蒙古教育,2002(4):13-14. 被引量:1
10 徐长江.论《第五项修炼》对教师培养与提高的启示[J] .师资培训研究,1999(4):3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