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作者
陈栋生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共5页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区域政策
中国
科学发展观
区域合作
西部大开发
工业结构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125
1
魏后凯.
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07(2):28-34.
被引量:197
2
李剑林.
基于发展观演变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空间格局调整[J]
.经济地理,2007,27(6):896-899.
被引量:23
3
李仁贵.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政策研究[J]
.经济研究,1988,23(9):63-70.
被引量:46
4
何钟秀.
论国内技术的梯度转递[J]
.科研管理,1983,4(1):18-21.
被引量:27
5
陈传康.
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和案例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1986,1(2):12-23.
被引量:8
6
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
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3,4(2):5-6.
被引量:38
7
蒋清海.
区域协调发展:对区域差距的分析与思考[J]
.贵州社会科学,1995(2):7-14.
被引量:7
8
黄征学,卢伟.
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J]
.中国发展观察,2014(11):63-66.
被引量:3
9
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
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
.经济研究,2004,39(7):70-81.
被引量:342
10
贺灿飞,梁进社.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城市化[J]
.管理世界,2004,20(8):8-17.
被引量:151
引证文献
9
1
李靖.
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研究综述[J]
.经济经纬,2009,26(5):56-59.
被引量:5
2
湖南商学院大国经济课题组,欧阳峣,生延超.
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述评[J]
.湖南社会科学,2009(6):86-91.
被引量:6
3
李鹏.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与分析逻辑研究[J]
.北方经贸,2011(4):51-53.
被引量:1
4
逯进,陈阳.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30年[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2(3):115-121.
被引量:4
5
黄征学.
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思路建议[J]
.宏观经济管理,2016,0(9):27-29.
被引量:1
6
刘璧玲.
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对策——以乌鲁木齐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5):231-232.
7
赵霄伟.
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框架体系与政策举措:基于国家发展规划演变的研究视角[J]
.经济问题,2021(5):24-30.
被引量:18
8
贺容,刘军伟,鲜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时空格局分析[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2(4):104-115.
被引量:3
9
邹颖.
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研究[J]
.营销界,2019,0(29):3-4.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李杰,杜悦.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视阈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1):5-13.
被引量:2
2
李玲娥,李慧涛,胡壮程,石磊,许琴琴.
资源型地区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实现[J]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022(1):68-92.
3
付晓东.
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区域经济评论,2013(2):141-153.
被引量:9
4
楚天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动力机制[J]
.中州学刊,2010(2):72-75.
被引量:4
5
张耀辉.
区域经济协调的自然过程与政府调节[J]
.产经评论,2010,1(5):54-61.
被引量:3
6
倪上.
天津台资的新特点与发展前景分析[J]
.天津经济,2010(11):12-13.
7
覃成林.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J]
.经济学家,2011(4):63-70.
被引量:79
8
刘友金,袁祖凤,周静.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产业集群式转移条件研究[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27(2):32-36.
被引量:8
9
白洁.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的基础条件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12(6):61-64.
被引量:23
10
樊振家.
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发展研究综述[J]
.经济论坛,2012(6):26-28.
被引量:7
1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1):35-39.
被引量:1
2
陈栋生.
论区域协调发展[J]
.北京社会科学,2005(2):3-10.
被引量:62
3
陈栋生.
论区域经济和区域政策[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3):7-9.
被引量:2
4
肖泽磊.
中西部省市经济实力的综合比较[J]
.统计与决策,2006,22(17):104-105.
被引量:1
5
郝利华,孙慧,成露.
关于宏观区域经济政策思考——解读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内蒙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商场现代化,2005(10Z):244-244.
6
覃成林.
宏观区域经济运动初探——兼谈河南经济发展的宏观策略[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3(1):57-60.
7
尹立成,沈正平,季刚.
努力打造大陆桥上的“十字”经济网[J]
.大陆桥视野,2006(9):36-36.
8
刘勇.
未来我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J]
.经济研究参考,2006(71).
被引量:1
9
贾学锋.
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J]
.经济师,2004(12):57-57.
10
黄强.
发展现代物流 服务流域经济[J]
.中国水运,2005(6):18-19.
工业技术经济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